前言
一开始还觉得越南肯定会乖乖听话,变成美国用来遏制中国的第一个关键棋子,结果呢……
谁想到呢,特朗普刚得意洋洋地宣告胜利,换句话说,越南紧接着就和中国搞了75年来的首次陆军联合演习,真是出乎意料。
这一下子打得够响亮吧?越南到底在搞什么鬼,搞得那么神秘?
72小时惊天反转:特朗普的美梦被越南一巴掌扇醒
咱们把时间拉回到7月2号那天。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得意洋洋地喊话,说美越两国已经搞定了一份“划时代”的关税协议。
据他说,美国会对越南本土的商品加征20%的关税,而对那些经过越南转手的中国货,则会用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进行打击。
另一方面,越南会对美国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向市场全面开放。
这个消息一传开,华盛顿的气氛就热闹非凡。
美国媒体一片欢腾,觉得这是特朗普在“遏制中国战术”上取得的一个关键突破。
不过,过了72小时,现实就狠狠地打了特朗普一个耳光。
7月5号那天,越南外交部赶紧把美国驻越大使叫来见面。
越南方面明确表态,所谓的“历史性协议”其实只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越南从来没有同意20%的关税,更别提40%的转运税了。
越南谈判代表觉得,合理的税率最高大概在11%左右。
特朗普采取单方面的“翻倍”措施,把河内气得不行了。
让华盛顿更没想到的是越南的一连串反制举动。
7月6日,越南提交了申请,向世界贸易组织启动争端解决程序。第二天,越南工业和贸易部要求美国在一个月内说明“转运”的具体涵义和操作细节。8日,越南总理范明政主持召开了一场紧急经济会议。
会议决定对价值38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和液化天然气加收15%的反制关税。
这还算不了最厉害的,真正的杀手锏是在7月20日亮相的。
中国国防部说,中越两国陆军将在广西合作开展“携手同行-2025”联合演练。
这是两国建交75年以来,首次举行陆军方面的联合演练。
越南人民军首次携枪过境,和中国陆军进行了一次实战水平的合作。
这一连串的操作,节奏快得让人惊讶,力度也大得出乎美国的料。
特朗普一开始打算用关税这个大棒,来抑制中国的崛起,同时也想借此吸引越南的支持。
结果反倒成了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越南不光拒绝了美国的“引诱”,还在军事方面彻底站到中国这边。
这出“72小时大逆转”的戏码,结果让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再一次遭遇了惨败。
越南的精明算盘:一边拿美国的订单,一边和中国练兵
越南为何要采取这样的行动?答案就藏在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中。
越南统计总局说,越南70%以上的制造用原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业里的80%的零件也都仰赖中国供应,北部工业区的30%的用电还是从中国输入的。
这其实是一种难以避免的依赖关系,甩不掉的现实局面。
要是中国一反制,越南的经济状况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会彻底崩溃,工厂会停工,电力也会出现短缺,供应链更是会一片混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实实发生的血淋淋的事。
同时,越南在地缘安全上也得仰仗着中国,没有中国的支撑,越南的安全局势可能会变得更加脆弱。
越南跟中国的陆地边界条数超过1400公里,北部湾的海上界线也有几百公里那么长,要是中越关系闹僵,越南在北方的边境压力可就大了。
这对越南来说,绝对是扛不住的战略难题。
更关键的是,越南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
在1970年代,越南完全倾向苏联,结果苏联解体后,越南的经济几乎崩盘;1990年代的“饿肚子”时期,至今还在越南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回,越南可不打算再重演旧时的悲剧了。
因此,越南决定走上一条被叫作“竹竿外交”的路径。
就这样,越南既不彻底倾向美国,也不完全依赖中国,而是在两个大国之间巧妙地安排着平衡。
在经济方面,仍然维持与美国的贸易联系;而在安全层面,反倒加强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
这次的演习,真是越南智慧战术的一个绝佳展现。
它向美国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楚的信号:经济上的合作可以商量,但关于安全的问题绝对不能妥协。
同时,还向中国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越南乐意在安全方面与中国展开深入合作。
这样精明的算计,让越南在大国角逐中一直保持着主动权。
多米诺效应启动:东南亚的向东看正在成为潮流
越南的决定也不能算是个例,整个东南亚地区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战略调整。
泰国的动作也挺让人关注的,今年5月,泰国总理赛塔去了一趟北京,双方还签了个涉及150亿美元的基础建设合作协议。
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规划,关键的技术和资金基本都由中国提供,涉及高铁、港口、工业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几乎每个重要工程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而且,泰国和美国的军事搭档关系明显变得冷淡起来。
今年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比去年缩了个三成左右规模。
新加坡的立场转变变得更为细腻微妙了。
作为老牌的美国伙伴,新加坡一直在中美之间耍得挺巧,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可最近一串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在向中国靠拢了。
6月,新加坡跟中国签了个数字经济合作的协议,到了7月,又宣布把人民币加入了它们的外汇储备里头。
马来西亚的决定就挺直白的。
总理安华开门见山地说,马来西亚绝不会在中美之间站队或者偏向哪一方。
不过说到底,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合作实际上却是全面提速了。
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东海岸铁路项目又重新开工了,总投资金额达到了550亿令吉。
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正式投入运营啦。
这条由中国技术打造的高铁,把雅加达到万隆的路程时间从3小时压缩到了40分钟。
印尼总统佐科多次在公开场合夸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本事。
接下来,印尼打算和中国一道合作搞一搞首都新城的建设。
这些变动的背后,藏着一个共同的道理。
美国能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的,主要还得说是军事保护和市场开放。
可是,中国能带来的,是真正的基础建设、技术转让以及产业的提升。
在追求发展的路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就显得没那么关键了。
更要紧的是,东南亚国家都看得出来中国崛起的不可阻挡性,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之间的差距还会继续变得越来越小。
在这般局势下,提前做好准备显然是个聪明的选择。
美国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精心编织的包围网出现致命裂缝
对美国来说,这些变化代表着哪些深意呢?
祸事
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的那层“包围圈”慢慢露出了致命的缝隙。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印太战略”似乎快要彻底崩盘,坑都快填不满了。
美国的策略失误在于,它高估了自己在那方面的力量。
华盛顿一直觉得,只要拿大棒挥一挥,哪怕是小国也会乖乖听话,特朗普那关税威胁,基本就是这种自负心态的代表,不过,事实却狠狠地打了美国一个耳光。
更糟的是,美国的伙伴关系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固了。
按过去的规矩,美国一直仗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几位在亚太的靠山,可问题是,这些盟友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也都紧密得不得了。
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占它整体贸易的四分之一,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占到它出口总量的四成。
为了经济利益,政治立场常常得退让一边。
美国遇到的根本难题在于,它没法为盟友带来像中国那样的成长机会。它能提供的不过是军事护佑,而如今的主旋律还是和平与繁荣。
要是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情况下,搞经济比依靠军事保护更重要。这不正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看重的地方嘛。
更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的信誉正逐渐缩水。
阿富汗撤军时的混乱局势,让一些盟友开始怀疑美国的承诺到底靠不靠谱,而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策略,更让盟友觉得自己被抛在一边,心里感觉挺不是滋味。
在这种形势下,选择走多元化外交路线,成了小国们理所当然的明智之举。
对咱中国来说,这可算得上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
在我们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追求霸权的野心,也不会去推行意识形态输出,咱们强调的是真正的“合作共赢”,这点刚好契合了小国们的利益需求。
越南的决策很可能带来一连串的反应,东南亚不少国家或许会跟着越南的节奏,在经济和安全两方面进行理性的取舍。一旦这个趋势开始形成,就难以逆转了。
美国如果想要再次夺回东南亚的主导地位,恐怕已经晚得差不多了。特朗普那套“诱骗战术”不但没起到预期效果,反倒加快了美国在这片区域影响力逐渐减退的速度。
这可能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策略意外吧。
结语
归根结底,越南的决定并非背叛,而是出于理智;不是投靠谁,而是在寻求平衡。
东南亚这边正在调整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定位,实实在在的合作,最终会比那些意识形态的争斗更管用,也更靠谱。
面对这个局势,其他东南亚国家可能会考虑调整自己的立场,寻求在大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有人觉得,他们会倾向于保持中立,避免卷入冲突;也有人可能会选择靠拢某一方,以期获得更多支持和利益。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