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节气,别忘吃二样,做二事,忌二事习俗,平安健康入秋天

发布日期:2025-08-18 11:08    点击次数:61

立秋一到,暑气还未走远,秋风却已悄悄拂过街角。虽说“秋老虎”尚未退场,但这节气可是个分水岭,一脚踩着炎热,一脚迈进凉爽。

正是这时候,身体最容易“走神”。气候在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节奏,也得跟着打个补丁。

今天咱们就聊聊:立秋这天,到底该吃什么、做什么、避什么,才能让身体安然过渡、不着凉不上火,还能顺利打下个“秋冬健康的底子”。

先说吃:立秋吃这两个,身体才不闹小脾气

立秋这天,要说最不能缺的,那一定是贴秋膘。但咱们说的“膘”,不是让你猛吃大肉,而是摄入适当的优质蛋白和润燥食物。这第一样,非“鸭”莫属。

俗话说:“立秋吃只鸭,不劳医生抓。”秋天天气干燥,肺气开始由盛转弱,中医讲究“秋燥伤肺”,鸭肉性凉,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恰好适合此时食用。

不信广东人立秋餐桌上,“老鸭汤”几乎年年不落。科学研究也证实,鸭肉富含高生物价蛋白质、维生素B群和铁、锌等微量元素,有助改善免疫力、修复组织,还能缓解夏季高温对身体的耗损。

第二样,是莲藕。这东西,别看长得其貌不扬,其实全身是宝。秋季干燥,人容易上火,鼻子干、嗓子哑、皮肤痒,这时候来碗清炒藕片或者莲藕排骨汤,既清心润肺,又健脾开胃。

《本草纲目》记载,莲藕“生食清热,熟食补脾”,现代营养学也早就拍了板:莲藕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多种酚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对肠道和呼吸道都有益。

别光吃,立秋得做这两件“看似不起眼”的事

有人说,立秋不过是个节气,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恰恰这天做的事,可能影响你整个秋冬的状态,甚至决定你会不会“秋来百病生”。

第一件事,是早睡。立秋后,白天慢慢缩短,夜晚逐渐拉长。人的生物钟,要跟着天时调整。《黄帝内经》早就教我们:“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现代医学研究也有呼应:充足的睡眠是调节免疫系统、修复细胞损伤的关键时机。尤其是深夜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和胆囊代谢最活跃的时段,晚睡不止是熬夜,更是熬健康。

第二件事,是适当“收心”。夏天大家都被阳光“点燃”了,活动量大、情绪高涨。而秋天不同,是收敛的季节。这时候若情绪还像夏天那样大起大落,很容易诱发焦虑、失眠、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节气变化期间,情绪波动与心率变异性显著相关,情绪管理能力差的人更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别再天天刷短视频刷到凌晨,把心静下来,泡杯菊花茶,看本纸质书,才是秋天该有的样子。

人都说“立秋忌两事”,为啥这么讲?不是迷信,是有科学道理的

老话讲“立秋不宜贪凉、不宜暴晒”,有人一听就摇头:“这不就是老一辈唬人的说法嘛?”可你要真这么想,那你可真就中招了。

先说“贪凉”。夏天吃惯了冰西瓜、冰奶茶,到了立秋还不收手,肠胃哪受得了?中医讲“寒从口入”,立秋一到,气候虽还热,人却已经在“内凉外热”的状态。这时候再吃冰,脾胃就会“罢工”。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受凉后很容易引发腹泻、消化不良,甚至诱发胃痉挛、胃溃疡。研究显示,低温食物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动力下降。

再说说“暴晒”。别看立秋两个字写得清清爽爽,其实“秋老虎”这名字可不是白叫的。这时候紫外线强度不比盛夏差,甚至因为空气相对干燥,晒伤更容易发生。

皮肤科门诊里,立秋后晒红脸、晒脱皮的患者可不在少数。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立秋后三周内,日间平均紫外线指数仍处于强级别,长时间户外活动需加强防晒措施。

别盲目甩掉遮阳伞,也别急着换上秋装,得看天看人看场合。

秋天不是只有悲凉,还有养生的黄金窗口

有句话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秋就是这个“收”的起点。收什么?收浮躁的心绪,收散乱的作息,收过度的能量消耗。

秋天是一年中调理肺部、养护呼吸道的最佳季节,尤其是家里有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的,这时候好好调调,来年春天少生病。

现代呼吸医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立秋后湿度下降,空气中的粉尘、花粉、微颗粒物增加,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但反过来讲,此时也正是进行脱敏治疗和气道功能训练的好时节。

有意思的是,中医讲肺主皮毛,所以秋天养肺,也能顺带“美皮肤”。难怪不少美容院打出“秋日润养套餐”,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肺气足,皮肤润,气色自然好。

所以姑娘们秋天多吃点白色润肺的食物,比如百合、银耳、山药,不仅不上火,还能“从肺养到脸”。

说点你可能没听过的“冷知识”,立秋还有这些身体小变化

你有没有注意到,立秋前后,有些人突然睡眠变浅、梦多,甚至早醒?这可不是心理作用。研究指出:节气变换会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节律,尤其是夜间温差变大时,容易打乱睡眠生物钟。

还有人突然觉得头发掉得特别多,其实也是秋天的“节气反应”。《中华皮肤科杂志》曾提及,秋季是人体头发生长周期中的“衰退期”,加上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烈、饮食油腻等因素,脱发会在这个阶段集中爆发。

但别怕,这不代表你“秃了”,只是身体在和季节“磨合”。只要饮食合理、作息规律、情绪稳定,大部分秋季脱发都是可逆的。

立秋不是结束,而是修整的开始

别把立秋当作“夏天结束”的句号,其实它更像是一个逗号,是提醒你该暂停、整顿、过渡的信号。就像农人收割庄稼前,要先磨好镰刀,人也该在这个节点,把身体状态调整到“秋天模式”。

吃对两样、做对两事、避开两忌讳,不是仪式感,而是生活的智慧。秋天是个讲究“沉淀”的季节,身体也不例外。

咱们这辈子,身体这台“机器”就这一台,调得顺了,从秋天延续到冬天,就能一直顺风顺水、平安健康。

参考文献:[1]王红梅,张阳阳,金晓峰.鸭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17):281-287.[2]刘芳,张明.节气变换对情绪与睡眠节律的影响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10):954-958.[3]王莉,赵倩.秋季气候变化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4):305-308.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