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湛江码头的海风带着咸腥味,几个海军军官站在舷梯旁,盯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直皱眉头。
"好家伙,这玩意儿长得可真够憨的!"一位工程师忍不住嘀咕。眼前这座73米长的钢铁巨兽,浑身上下透着股粗犷劲儿,焊缝宽得能塞进小拇指,漆面斑驳得像被砂纸磨过。跟自家那些小巧玲珑的035型潜艇比起来,这艘俄罗斯来的877型"基洛"级活脱脱就是个"傻大黑粗"。
码头上的官兵们心里直打鼓。花这么多外汇就买回来这么个铁疙瘩?有人偷偷给这艘潜艇起了个外号叫"北极熊",不仅因为来自俄罗斯,更因为这体型确实跟熊瞎子有得一拼。打开舱门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仪表盘看得人眼晕,操控按钮多得像个老式电话交换机。"这玩意儿能打仗?怕不是老毛子糊弄咱们的吧?"几个老兵油子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等到第一次试航,所有人都傻眼了。声呐兵盯着屏幕直揉眼睛,自家的潜艇怎么从雷达上消失了?原来这"傻大黑粗"的外表下藏着真本事。那层坑坑洼洼的外壳上贴满了消声瓦,就像给潜艇穿了件隐身衣。双壳体设计配上橡胶减震浮筏,动静小得跟深海里的鱼群差不多。之前还嫌弃它丑的官兵们这下没话说了,这哪是"北极熊",分明是条"深海幽灵"。
要说最让大伙儿开眼的,还得是那个鱼雷自动装填系统。以前装枚鱼雷得四五个壮汉忙活半天,现在按个按钮,15秒钟搞定,跟变戏法似的。有个老兵第一次见这操作,乐得直拍大腿:"老毛子这手绝活可真带劲!"随艇来的TEST-71线导鱼雷也是个稀罕物,指哪打哪,准头比自家造的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2014年秋天,372艇正在南海执行任务。深夜里,声呐突然报警,仪表盘上的数字疯狂跳动。"坏了!碰上断崖了!"艇长一声吼,全艇官兵立刻绷紧了神经。这"海水断崖"可比陆地上的悬崖凶险百倍,潜艇像块石头似的往下坠,钢铁外壳被海水压得咔咔作响。要换成普通潜艇,怕是早就被压成铁饼了。可这艘"基洛"硬是扛住了,官兵们凭着过硬的本事,愣是从死神手里把潜艇抢了回来。事后连美国海军学院的专家都竖大拇指:这操作能写进教科书!
后来中国又陆续引进了更先进的636型,静音性能比老款还要强。俄国人推销新款的"拉达"级时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能潜二十天不用换气。咱们的工程师可不是好糊弄的,实地一查就发现毛病一堆。"这玩意儿就是个半成品,买回去等着当修理工呢?"最后还是要了靠谱的636M型,还捎带手把"俱乐部"导弹的技术学了回来,转头就用在了自家的鹰击-18上。
三十年过去,当年那些嫌弃"基洛"太丑的军官早就退休了。现在的潜艇兵提起这些俄罗斯老伙计,语气里都是敬佩。"别看长得糙,关键时刻真顶用啊!"有个老机电长说得实在:"打仗又不是选美,能保命的才是好家伙。"如今国产的039系列潜艇上,到处都能看到当年从"基洛"身上学来的本事。消声瓦越贴越薄,静音性能越来越好,但那段跟俄罗斯潜艇较劲的岁月,永远留在老潜艇兵们的记忆里。
码头上,又一艘"基洛"结束巡逻返航了。夕阳给斑驳的消声瓦镀上一层金边,七叶螺旋桨慢慢停转。年轻的水兵们跑前跑后地系缆绳,没人再笑话这个"傻大黑粗"的外形。经历过惊涛骇浪的人都懂,在深海里,好看不能当饭吃。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