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中国这一行动让特朗普坐立不安,对华让步彻底无效!

发布日期:2025-10-09 19:03    点击次数:113

华盛顿最近有点慌,恐怕是真坐不住了。

美国财政部刚公布的数据,像一颗炸雷。

中国在7月份,一个月就抛了257亿美元的美债。

换算一下,就是超过1800亿人民币,这手笔,可真不小。

这一轮抛完,我们手里的美债已经不到7400亿了。

直接跌到了7300亿出头的样子,创了近16年的新低。

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

要知道,2023年和2024年,我们全年也就分别减持了508亿和573亿。

今年倒好,光7月这一个月,就快赶上去年全年的一半了。

山姆大叔的算盘乱了

这个信号,已经不能再明显了。

我们是美债第三大海外买家,现在带头持续猛抛。

这无异于当着全世界投资者的面,给美元信誉和美国经济的健康,投下了一张沉甸甸的“不信任票”。

这最容易引起羊群效应。

一旦有其他国家跟进,那对靠着发债过日子的美国来说,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也许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来了个破天荒的大转弯。

他们火急火燎地派了个跨党派的国会众议员代表团,赶来北京。

领队的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头面人物史密斯,阵容规格相当高。

要知道,这可是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众议院代表团头一回访华,一待就是四天。

连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都亲自出面,还用中文发动态说,这个团队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字里行间全是急切。

胡萝卜和棒子都拿出来了

另一边,特朗普本人也上演了一出“变脸”。

就在最近,他连续两天公开喊话,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

甚至说“如果没有他们,美国大学系统很快就会崩溃”。

听听这话,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换了个人。

就在不久前,他的政府才刚刚宣布要收紧中国学生签证。

特朗普自己过去几年,更是天天把“中国留学生偷技术”挂在嘴边。

现在突然主动示好,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不管是派人来,还是张嘴欢迎,背后的逻辑都一样:美国真的急了。

特朗普的示好,不是善心大发,而是实打实的经济账算不过来了。

光是2023年,中国学生就给美国经济贡献了超过140亿美元。

连他自己的商务部长都承认,中国学生要是不来了,美国起码有15%的大学得关门。

这账谁都算得清

而我们减持美债,同样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一笔谁都算得清的经济账。

这些年,美国的财政有多烂,已经不是秘密。

联邦政府的总债务堆到了37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每年光是还利息,就得花掉超过1万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政府不想着怎么踩刹车,反而在猛踩油门。

前不久他力推通过的几个法案,白纸黑字写着未来十年还要再增加几万亿美元的国债。

这么个玩法,谁手里攥着美元资产能不心头发毛?

这已经不是我们单方面的判断,而是全球的共识。

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全球央行都在疯狂买黄金。

连美国的铁杆盟友波兰,一个季度就增持了29吨黄金。

大家都在用真金白银,为美元的风险投票。

一边求人一边捅刀

如果说经济上的不信任是根源,那美国在政治上的两面三刀,则彻底堵死了我们回心转意的可能。

他们一边想让我们继续买美债,给他的体系注入信心。

可另一边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

就在派代表团大谈合作的同时,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新版的《国防授权法案》。

里面最扎眼的一条,是拨款10亿美元搞所谓的“台湾安全合作倡议”,额度比上一年暴增了300%多。

更过分的,法案里还要求美国国防部和台湾地区搞联合计划,甚至邀请台方参加环太军演。

这种在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上疯狂蹦迪的行为,哪里有半分想改善关系的诚意?

特朗普本人的表演也很“精彩”。

他前脚刚说完欢迎中国留学生,后脚就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点名批评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

一边想让我们掏钱买他的债,一边又在国际上给我们扣帽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笔者以为

所以,对于美方代表团的来访,王毅外长的表态很值得玩味。

他说,这次访问为中美交往“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这话很客气,给了面子。

但这扇窗虽然开了,窗外的风雨可没停。

最有讽刺意味的,还是留学生问题。

特朗普当初为了党派之争,拿中国留学生开刀,想打击被他视为“民主党大本营”的美国高校。

结果几年折腾下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没耽误,倒是把美国自己的大学搞得元气大伤。

如今他想悬崖勒马,反倒被自己煽动起来的极右翼给“背刺”了。

有议员公开跳出来反对,说这不符合“美国优先”。真是搬起石头,结结实实地砸了自己的脚。

说到底,美国今天的困境,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它既希望中国继续当一个听话的债主,为它的高消费买单。

同时又在政治、军事、科技上对我们全面围堵。

这种“我全都要”的逻辑,在今天的中美关系里,已经彻底行不通了。

所以,无论特朗普是派人来谈,还是口头示好,只要美国不从根子上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不着手解决自己那岌岌可危的财政,我们抛售美债的大趋势就不会停。

这不是赌气,而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理性选择。

特朗普现在做的任何“让步”,恐怕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