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3轮谈判准备开始,美国提前发布消息,特朗普不愿继续等

发布日期:2025-07-29 21:42    点击次数:68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着镜头撂下一句狠话:“中国再买俄伊石油,就加100%关税! ”

可转头,美国自己公布的数据却露了馅,2024年贸易逆差飙到9184亿美元,创下60年来第二高。 一边挥关税大棒,一边被经济窟窿压得喘不过气,特朗普政府这场“自相矛盾”的戏码,正把中美第三轮谈判逼成了全球最揪心的经济赌局。

7月2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冲上福克斯电视台,单方面宣布:中美第三轮谈判定在7月28日至29日,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中方还没吭声,美方倒先把时间地点全抖了出来。 这已是美国第三次“抢跑”前两轮日内瓦和伦敦谈判前,他们也这么干过。

特朗普到底急什么? 答案藏在两个日期里:8月1日:美国对全球数十国下的“最后通牒日”,不签协议就加税。

8月12日:中美关税休战到期日,若谈崩,双方互加的145%和125%关税自动恢复。

洛杉矶港的码头工人最清楚这压力有多大。5月港口吞吐量暴跌25%,1575名工人抢733个岗位。 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硬把66%的关税成本转嫁给中国工厂,结果美国超市物价一路飞涨。 再不谈成,中期选举前特朗普就得先面对一场“通胀海啸”。

贝森特这次直接掀了底牌:“中国买俄伊石油的事,必须谈! ”

按美方算法,中国2024年进口的5.64亿吨原油中,19.2%来自俄罗斯(1.08亿吨)、13%来自伊朗(7300万吨)。 美国想用“100%二级关税”逼中国转向高价美国石油,顺便掐住俄伊的经济命脉。

稀土锁喉:4月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后,美国福特汽车生产线差点停摆。 如今中方只对民企“开个小缝”,军工企业依然干瞪眼。

芯片突围:华为已量产对标英伟达H20的芯片,中国企业在成熟制程市场占35%份额。 美国刚批准对华出售H20,但主动权早不在他们手里。

石油人民币:中俄石油交易85%用人民币结算,美国就算加税也收不到美元。

美方刚放话制裁,印度立马怼回“能源安全优先”,土耳其照旧和俄罗斯做天然气生意。 所谓“能源包围网”,还没织成就破了洞。

一向强硬的特朗普,最近突然放软身段:夸中国“一直在帮我们”打击芬太尼(几个月前他刚以此为借口加征20%关税)。

批准卡了三个月的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裁撤国务院1300人的“反华团队”。

表面放低姿态,实则步步算计。 特朗普对幕僚直言“非常想参加中国阅兵”,急着借元首会晤给自己贴金。 他需要一场“胜利”安抚国内,农业州大豆烂在仓库,科技企业因芯片封锁半年亏120亿美元。 再不拿出成果,选民手里的票就要飞了。

当美方焦灼翻日历时,中方只回了一句话:“希望美方落实两国元首共识。 ”

这份底气来自贸易数据:6月中美贸易额从5月3000亿猛跳到3500亿,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仍达14.7%,而美国对华出口仅7.0%。关税战打了五年,美国企业反而更依赖中国供应链。

9月初普京访华行程已定,中俄年贸易额2400亿美元的盘子稳如磐石。 美国想逼中国在石油议题上退让? 无异于让中国自断战略盟友。

谈判前夜,中国商务部放出一个微妙信号:暂停对美国杜邦集团的反垄断调查。 而美国则悄悄把稀土移出加税清单。 这些动作像暗流,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下悄然涌动。

此刻特朗普最怕的不是谈判失败,而是8月1日到期日引发的连锁反应。 他给日本、菲律宾、印尼火速签了协议,但税率一降再降,日本从威胁的25%砍到15%,印尼从32%压到19%。 盟友的妥协,掩盖不了美国谈判力的缩水。

市场早已风声鹤唳。 道琼斯指数4月因关税战单日暴跌1200点的惨剧,随时可能重演。 贝森特提前放风“谈判顺利”,无非是想按住恐慌的盖子。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社交媒体上难掩得意:“中美选在我国谈判,是件好事。 ”

可他或许没看透:谈判桌一端是频频看表的美国财长,另一端是气定神闲的中国代表。 当倒计时的滴答声越来越响,强装镇定的那个人,往往最先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