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零利率时代:越降息,越要存款的逻辑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8-18 09:54    点击次数:175

有两组反向数据:六大银行在最近的一年中降息三次,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出现了破1的数据,为0.95%。同样是在过去的一年中,东村银行个人存款在全球实现了“清场式的遥遥领先”,从147万亿达到161万亿。这是不是很扭曲,是不是全村居民在交智商税?存款利率降低,意味着钱存在银行里收益少了,理论上居民会增加对其它资产的偏好,降低资存款比例,为什么会越降息越存款?因为通缩,这是通缩下的常态,岛国从2000年到2006年一直维持零利率,人们还是在存款;东村降息也是在应对通缩,只要降息不止,经济就没有像网红教授们说的:强劲复苏。

为什么降息,居民反而增加存款?大而化之地说是因为资产荒,但幸福的家庭总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富人存款是选择安全资产缩水,意味着现金的价值相对提高;宏观文件力挺股市和楼市,但股市的问题在核心价值取向。交易规则、信息披露、政策引导都是以扩容为目标,资本市场成了一个圈钱收割韭菜的市场,充满了投机性,以至说它是投资市场,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赌场,不管指数升还是降,80%以上的散户都很难有赚钱效应。楼市的问题也在核心价值取向,打破供求平衡的与其说是开发商,不如说地方财政,从趋势上看,1-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一、二、三线城市销售价格分别同比下降了2.1%、3.9%、5.4%。这就是姚洋说的“永远的朝阳产业”,更有意思的是1-4月房地产投资规模下降10.3%,但美银证券追踪的365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收入却增加了36%;也就是说,宏观文件在继续撕开供过于求的口子,房不仅仅是用来住的,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至于黄金市场、理财产品都存在着市场波动风险,那么 ,在一个通缩的周期中,存款就成了“稳不赔”,不失为一种追求安全的风险偏好。报以,最新调查显示,62% 的高净值客户 2024 年增加了现金配置比例,其中 35% 将存款作为首选安全资产。经济学理论表明,通缩环境下货币边际效用递增,持有现金成为实质收益为正的 "投资",这就是富人存款的逻辑。中等收入群体存款也是选择安全中产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的预期,一旦中年失业,立即近贫,PPI已经连续31个月下降,经济不景气是显而易见的,重要的是按国际标准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定义为衰退,这是趋势性的定位,从而决定了预期。这个预期在关税战的背景下,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革,对中产阶级而言,有钱存银行,应对的是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4年35 岁以上求职者简历投递量同比增加 45%,而岗位需求仅增长 12%,"中年失业" 成为悬在中产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某咨询公司调研显示,78% 的中产家庭将 "应对失业风险" 列为首要储蓄动机,43% 的家庭预留了至少 12 个月的应急存款。穷人存款还是选择安全因为社会福利不足,穷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储蓄保障生活,应对未来绕不过去养老和医疗,选择安全,就是选择无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医疗自费比例仍达 35%,农村居民养老金月均不足 200 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居民储蓄率中,收入后 50% 群体贡献了 38% 的增量 —— 其实都是些省吃俭用攒下的 " 救命钱 ",存款的背后承载着底层民众对不确定性的深深的恐惧。未来十年怎么样?网上常会有这样的选择题:100万存款和100万房子,你现在会怎么选?

写在取消高层经济对话之后:我们为什么做政府补贴?

化债的尽头是贬值:凯恩斯主义最后一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戈多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