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香港皇仁书院,红砖墙下飘着琅琅书声。 这时候的霍英东正蹲在教室后排啃冷硬的面包——他爹是疍家船老大,全家挤在三条木船里,能供他读贵族学校全靠他考了全校第一拿奖学金。 隔壁座位的何鸿燊倒是舒坦,西装革履叼着雪茄,课本摊得比脸还干净,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永远答不上来。
谁能想到,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学生后来会搅和进同一条命运的河。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那年,霍英东刚满17岁。 皇仁书院的钟声停了,他蹲在煤堆里捡煤渣,扛着麻袋去码头当搬运工。有回搬铁锭闪了腰,工头骂骂咧咧把他踹开:"穷鬼还挑活? "他咬着牙又去修自行车,结果把客人车胎砸出个窟窿,赔完钱只能啃三天冷馒头。 可这小子有个狠劲儿——白天打工,晚上蹲在路灯底下背英语单词。 后来他跟着渔民走水路,把大米药材绑在船底偷运去内地,船桨划破手掌也不吭声。
何鸿燊的日子却像坐过山车。 他爹炒股票栽了大跟头,豪宅被抵押,家里连钢琴都卖了换米。 从前嫌食堂菜差甩脸子的阔少爷,现在蹲在厨房捡烂菜叶。 有天他饿得眼发黑,偷摸拿了仆人一个剩馒头,被管家追着骂"败家子"。 这顿骂把他骂醒了,他开始拼命读书,把以前逃的课全补回来。 毕业时他捧着全优成绩单去找工作,雇主拍着他肩膀笑:"小少爷要是早这么用功,何至于吃这么多苦? "
战后的香港像块被踩扁的蛋糕,到处都是机会。霍英东盯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眼睛发亮——日本人撤退时扔下的破铜烂铁,转手就能卖给重建的工地。 他借了500块买旧卡车,带着三个兄弟去拆废铁。 有回卡车翻进山沟,他腿被压在钢筋下,血把裤衩都浸透了,爬出来第一句话还是:"快看看货砸没砸! "就这么着,他从收破烂的小老板熬成建材大王,连汇丰银行的经理都得给他递烟。
何鸿燊的运气也不差。 他被亲戚介绍去澳门联昌公司,专门给往来商船做押运。 那时候海盗横行,货船过伶仃洋比走钢丝还险。 有次他押着十箱黄金,半道上跳出八个持枪的海盗。 他攥着左轮手枪的手直抖,嘴上却硬:"哥几个要是劫了这批货,澳门警察局悬赏五万大洋抓你们! "海盗们犹豫的工夫,他猛地掀翻货箱,黄金滚得满沙滩都是。等海盗们扑过去抢,他开着船头也不回地跑了——后来才知道,那批黄金是假的,真货早被他藏在船底夹层。
就这么着,两个曾经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人,在商海里又撞上了。
1950年代初,霍英东听说老同学在一家贸易公司当采购经理,专门倒腾海人草。 这东西是做止咳药的原料,香港药厂抢着要。 他眼睛一亮,带着二十多个工人坐渔船去东沙岛。 南海上太阳毒得能晒脱皮,工人们划着舢板采海草,手被珊瑚划得全是血。 霍英东自己站在船头,晒得脱了几层皮,扯着嗓子喊:"再加把劲! 赶在退潮前装满船! "等他们把湿漉漉的海草运回香港,码头上的工人却哄堂大笑——何鸿燊的公司换了新规矩:海草必须晒得半干再称重。
霍英东蹲在仓库门口抽烟,看着伙计们一捆捆往秤上搬海草。 晒干的草轻飘飘的,运费人工费算下来,这一趟倒贴了三千块。 三千块在那时候能买半栋小洋楼,他咬咬牙把烟头踩进泥里:"算了,做生意哪有不栽跟头的。 "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总吃亏的老同学,后来成了能护着他的人。
60年代的澳门赌场,赌客们正围着轮盘疯狂下注。 何鸿燊站在葡京酒店顶楼,望着楼下的霓虹灯发愁——他想拿下赌牌,可手里连启动资金都不够。 这时候霍英东的秘书敲开他办公室的门:"霍先生让我带句话,说您要是缺钱,他在香港的银行能给您担保。 "何鸿燊攥着担保协议的手直抖,协议上"霍英东"三个字力透纸背。 后来有人问他:"你怎么敢找霍先生帮忙? "他咧嘴一笑:"当年我在皇仁书院偷他半块面包,他都没告老师。 "
霍英东确实没把这事儿放心上。 他帮何鸿燊联系香港的药材商,让他们把药材通过澳门转口;又把自己的船队借给何鸿燊运物资。有次何鸿燊的船在公海抛锚,霍英东连夜调了拖船过去,自己坐在指挥室里熬了整宿。 天亮时他黑着眼圈说:"你赶紧把赌牌拿到手,我要在澳门建个码头,以后咱们的货船就能直接靠岸了。 "
但生意场上哪有永远的蜜月期?
90年代的"澳娱"公司会议室里,气氛冷得能结冰。 何鸿燊指着财务报表说:"现在市场不好,得压缩成本。 "霍英东翻着报表皱眉:"你这是把该修的船都停了,出了事故谁负责?"两人越说越僵,霍英东把茶杯往桌上一放:"这生意我不做了。 "他收拾好东西走出门,回头看了眼墙上自己的照片——那是当年和何鸿燊一起在东沙岛的照片,两个人都晒得黝黑,笑出一口白牙。
谁能想到,这个说走就走的人,后来成了让张子强都绕着走的"硬茬子"。
90年代的香港街头,出租车司机聊天都压低声音:"听说了吗? 张子强绑了李泽钜,要了十亿赎金。 ""可不是嘛,郭炳湘也被绑过,家里凑了六亿才放出来。 "可没人敢在饭桌上提霍英东的名字——要是哪天张子强的手下犯浑,把霍先生的车截了,那后果谁担得起?
张子强不是没动过心思。 他手下的小弟拍着胸脯说:"霍英东也就一商人,能有多难缠? "张子强掐灭烟头冷笑:"你们懂个屁! 霍英东是政协委员,和内地关系铁得很。 要是惹了他,香港警察查得严,内地也会施压,咱们连个藏身的地儿都没有。 "他摸出张照片甩在桌上——那是霍英东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稿,标题写着"爱国商人要守底线"。 "再说了,"张子强指了指照片角落,"何鸿燊跟他是老同学,咱们动何鸿燊,霍英东能饶过咱们? "
何鸿燊后来在采访里说:"我这一辈子,最怕两种人。 一种是比我聪明的,一种是比我讲义气的。 霍英东刚好都占。 "
2006年霍英东去世那天,何鸿燊坐在灵堂里哭得直抹眼泪。 他想起五十年前在东沙岛,霍英东把最后半块饼干塞给他;想起七十年代物资紧张时,霍英东偷偷往他船上塞了两箱奶粉;想起九十年代闹掰那会儿,霍英东把签好的退股协议推给他:"我不怪你,只是不想再为这点儿事儿置气。 "
有人说霍英东傻,替何鸿燊挡了不少风险。 可他自己说过:"人这一辈子,谁能不犯错? 关键看你在大是大非上站哪儿。 "他经历过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也见过太多人为了利益翻脸。 可他始终相信,真心换真心,吃亏是福。
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做人呐,别总盯着眼前的小便宜,要往远了看。 "这句话,何鸿燊记了一辈子,后来也常说给自家子孙听。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澳门赌王:何鸿燊全传》⑤ | 遭遇性命威胁,他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