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协召开亚洲杯复盘会,郭士强汇报中国男篮状态以及世预赛筹备情况
中国男篮这波确实打得出乎很多人意料。从一支不被看好的“青年军”,一路赢球杀进决赛,最后只以1分惜败澳大利亚,拿下亚洲杯亚军,这是近10年中国男篮在洲际赛场最亮眼的一次表现。
这支新组建的国家队,由郭士强临时接手,平均年龄只有25.9岁,12人中只有3人有亚洲杯经验。更难的是,包括周琦、曾凡博、赵继伟、崔永熙在内的几名主力球员,全因伤缺席。这种情况下还能打成这样,说不服不行。
从6月9日公布集训名单,到开赛前一天才确定12人名单,中国男篮几乎是“边走边磨合”。但正是这种临时组合,打出了6场比赛5胜1负的硬成绩。除了最后决赛惜败,其余场次基本都掌控了比赛节奏。
小组赛第一战对上东道主沙特,中国队从开局就压着打,虽然第四节一度被追近,但关键时刻还是稳住了,93比88拿下开门红。第二场打印度,没有悬念,直接干到100比69,提前出线。第三场对约旦,上半场胶着,下半场对手突然断电,中国队趁势拉开分差,最终90比68收官小组赛。
三连胜,小组第一晋级八强,这时候外界才开始认真审视这支队伍。八强战对韩国,比赛过程一波三折。虽然中国队整体实力占优,但裁判的争议判罚让比赛变得胶着,最后靠廖三宁的一记关键中投才甩开对手,79比71晋级四强。
到了半决赛对新西兰,比赛前三节你来我往,谁都没能拉开差距。第四节中国队突然提速,赵睿连续得分,防守也跟上节奏,单节赢了12分,最终98比84击败对手。这一战堪称全队的集体爆发,“新西兰是低配澳大利亚”这话没错,但中国队打得够狠也够稳。
决赛面对真正的强敌澳大利亚,中国队居然先声夺人,打得对手有点慌。可惜比赛强度太高,后半段澳大利亚找到节奏,慢慢追上比分。最后关头,中国男篮还是有机会,胡明轩的三分球差点绝杀,可惜没进,惜败一分,留下遗憾。
这场比赛之后,郭士强的评价是“看到了希望”。场均得分91.5分、罚球命中率80%、三分命中率40%,这些数据在亚洲杯上都属于顶尖水平。更重要的是:防守不再是漏洞,进攻也有了体系感。
9月11日,中国篮协召开亚洲杯总结会,郭士强做了全面汇报。他说,这支队伍虽然年轻,但打出了血性和执行力,让低谷中的中国篮球重新燃起信心。球迷也确实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不一样”。
接下来,中国男篮的任务是世界杯预选赛。11月28日和12月1日要两次对阵韩国男篮。在此之前,全队将在全运会后重新集训,留出20天备战窗口,继续磨合。郭士强会通过全运会观察球员状态,可能会有新面孔加入。
亚洲杯的表现虽然不能说“重回巅峰”,但确实扭转了风评。一支没有几位主将的中国男篮,能在高强度对抗中连赢韩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死磕到最后一攻,这已经不是“运气好”能解释的。
很多人说,换教练就能换出面貌,未必全对。但郭士强这次确实带出了一种新风格:不靠明星,靠整体;不打花活,打落地。胡金秋、胡明轩、赵睿、廖三宁这些球员,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明他们不仅能打CBA,也能扛起国家队的比赛压力。
当然,真正的大考还在后面。世界杯预选赛才是决定中国男篮是否能继续走出谷底的关键。亚洲杯的含金量有限,但它提供了罕见的信心和样本。接下来,中国男篮要做的,是把信心转化为更稳定的胜场。
这支队伍还有很多细节要补,比如关键球处理、体能储备、阵容深度。但这次,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怕输、不怕拼的中国男篮。在场上,他们不再只是“打比赛”,而是“打出存在感”。
有些比赛是输得不冤,有些比赛虽败犹荣。这一次,男篮输了决赛,但赢回了尊重。对现在的中国篮球来说,这比冠军更重要。希望这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重新启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