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亿股权让延后良品铺子控股权争夺再风波观察

发布日期:2025-10-07 12:47    点击次数:179

9月17日晚公告一出,味儿挺重达永有限公司把那笔4.45亿元、按12.34元/股的股权让的最终期限延长30天,到2025年10月15日。就这么一个日期的变动,背后藏着不少门道,我跟你说,这事儿不是简单的同延期,就是控股权的游戏还在拉锯。市场上有人说这是走程序,监管要过闸;也有人低声嘀咕,这更像是在打时间差。

把时间轴往回推,7月17日那天不止一份协议签字,长江国贸和宁波汉意的那笔10.46亿元收购计21%股份的计划,直接冲撞了广州轻工此前的期待。广州轻工声称有先前协议和尽职调查后的受让安排,结果没成,便把宁波汉意告上法庭,还申请了财产保全,冻结了近7976.4万股,诉求金额暂计10.23亿元。什么意思?这纠纷把整盘棋给搅黄了,怎么回事?股权过户、国资审查和上海交易所的规确认,都成了悬而未决的节点。

各方反应挺有意思。公司公告提示了不确定性,监管路径上的“规确认意见”和股权过户登记必须走完,步子迈不开就得延时。香颂资本的沈萌说,达永和大股东动作是一致性的——控制权移是整体行动,单独把达永手里的股份推过去,买家也不见得能拿到实控,真心的,这话有市场逻辑,我才不信呢那些单干能独立见效。投资者在意的是交易完成与否,对股价的信心也跟着伏。

深层原因很现实一是法务纠纷已成阻滞点,财产保全让部分股份被冻结,二是国资背景的受让方在当地利益纠结中要通过多层审查,三是出让方减持节奏与市况有关。这不只是规问题,还是一场关于话语权和控制权的博弈。达永过往减持路径也在变数里——IPO前由今日资本控制,解禁后逐步减持到现在的比例,市场上的每一次买卖都有信号意义,反正大家都在算那笔账。

展望未来,流程能走完不?交易方可能选择更谨慎的步伐以规避诉讼风险,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样的拖延会不会变成常态?讨论里有乐观派也有保守派。对普通股东而言,这场风波更多是关于信息透明与法治路径的检验。股权像是一只沉默的箱子,开与不开,既关乎市值也关乎治理。等一下,市场会给答案,也会再出新故事,太厉害了,谁都别把这当成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