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投哪更稳?固收为底精选权益。稳中求进更靠谱

发布日期:2025-10-08 14:06    点击次数:76

最近“哪些基金值得拿十年”又在社交平台上热闹起来。我翻了iFind的数据(截至2025-09-08),试着回答一个看似简单但很现实的问题:长期持有,选权益还是固收?

先讲明白为啥很多主动权益基金难以当十年之选。A股太爱折腾,行业轮动像换季一样频繁,炒作能把行业推到天上也能瞬间拉回地面。基金经理们的状态跟市场情绪绑得很紧,选时和选基两道坎都不好跨。就拿员工重仓来看——有明星经理坐镇、内部持有很高的基金,样本里近一半年化为负;抱团高位进去,亏得更狠。换句话说,权益基金的长期胜率受市场阶段和个体经理影响大,别只看短期热度跟风买入。

数据偏向固收一边。以iFind偏债混合基金指数为参照,除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外,偏债/固收类在2015、2018、2021几轮大幅下跌时的回撤明显小于大盘,而且爬坑速度更快。规模上,固收类基金已突破2万亿元,未来有望冲击3万亿、5万亿。员工持仓也反映信心:内部重仓超过1000万份的11只固收基金,成立以来全部正收益;内部持有超过100万份的136只固收基金,仅3只成立以来年化为负,负收益概率约2%。反观同口径的权益基金(1457只),有356只年化为负,约25%。从“赚钱概率”和波动性看,固收明显更稳。

那实际操作怎么办?给几个实用建议:以十年为期,优先考虑以固收为底座、股债结合的配置,把固收当安全垫,用精选权益做增厚。筛选固收基金时,硬性标准可以是:剔除成立不足10年和成立以来年化低于6%的产品。更要看基金经理的长期稳定性和投资流程——有无明确的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举个代表性的例子,王晓晨管理的易方达增强回报债券A,累计收益约278%,年化约7.9%,在多次动荡期回撤控制得不错,是这类策略的典型。

是不是该彻底放弃权益?我不认同极端结论。权益依然是长期超额回报的重要来源,只是它更依赖选时与选人。在不确定的市场里,一个折中的答案是资产配置:以固收为底,精选权益为“加料”,别把所有鸡蛋丢进一个篮子,也别被舆论带着冲。

最后一提醒: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某些基金在封闭期或特定持有期也有流动性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面对十年这个长周期,靠数据和制度化的筛选,比靠短期热度和从众心理靠谱得多。你要搏一把,还是稳中求进?别让答案只由别人的热搜决定,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和目标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