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这CBA新赛季还没开打呢,就先来个“改革”把我整不会了。山东高速男篮这操作,简直是把我一肚子气都给吊起来了。说什么不找第四外援了?就用三个顶着?还美其名曰“省钱”?这都什么逻辑啊?
先别说别的,就这每节比赛从12分钟改成10分钟,就够让人憋屈的。表面上听着是“和国际接轨”,是“为了球员好”,说什么体力能节省不少,打满全场没那么累了。可我琢磨着,这哪是体恤球员,分明是给这帮CBA的爷们儿找借口呢!以前12分钟都跑不动,现在少两分钟就能变成飞毛腿了?我是不信的。国际比赛的节奏和强度,是光靠减少时间就能追上的吗?我看未必。
你再看山东高速这边,克里斯,鲍威尔,珀赛尔,这三个外援,名字听着是挺洋气,可真打起来怎么样,那才是真刀真枪见功夫的事。队里年轻人多,邱彪指导是务实,这点我不否认,但务实不等于“躺平”啊!2022-2023赛季,根据CBA联盟官方数据,山东队场均得分103.5分排在中游,但篮板球只有43.6个,排在联盟第15位,这内线问题一直就是个大窟窿。现在主力中锋陶汉林都快成“陶指导”了,身边能顶的内线有几个?光靠这几个外援,能把内线漏洞堵上吗?别到时候真打起来,内线被打成筛子,篮板被爆,那就不是“省钱”能解释的了。
有人说,邱彪指导这叫信任年轻人,要给他们成长空间。我是真心希望年轻球员能快点挑大梁,但竞技体育是残酷的,不是光靠“希望”就能赢球的。你看看隔壁的球队,哪个不是卯足了劲儿找好外援,补强短板?咱们这倒好,先自己把路子给走窄了。以前不是有人吐槽CBA是“外援联赛”吗?现在好了,外援数量少了,就能说明本土球员更厉害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好吧。
我还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讨论,说什么我们CBA规则怎么就不和NBA接轨了?现在倒好,一下子跟国际规则“接轨”了,还接得这么彻底。可这“接轨”是不是有点功利了?光顾着学皮毛,把最关键的精髓给忘了。篮球比赛的观赏性,很大一部分就是源于球员在场上持续高强度的对抗和体能的考验。现在每节少两分钟,一场比赛就少了八分钟,这不就变相压缩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吗?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还没过瘾的电影,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而且,这还涉及到犯规次数的问题,以前是六次犯规罚下,现在改成五次了。这意思是不是说,球员们以后得更“收敛”一点,稍微有点身体接触就得小心翼翼,生怕犯规多了被罚下?那防守强度,对抗的激烈程度,不都得跟着下降吗?这哪是提升比赛质量,分明是让比赛变得更“佛系”了啊。到时候看球,估计能看到更多“眼神防守”,而不是那种让人血脉偾张的攻防大战。
就说这外援配置,三外援,到底够不够用?别以为少两分钟比赛时间,就能把外援的作用给摊薄了。真正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外援的个人能力和经验。你把板凳深度拉垮了,又没有足够的外援支撑,到时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俱乐部想省钱的心情能理解,但竞技体育毕竟要靠成绩说话,没有成绩,谁还来买票看球,谁还关注你呢?这笔账,真的算清楚了吗?
我现在就觉得一肚子火,感觉就像是好不容易盼到新赛季,结果上来就给我泼了一盆凉水。不是说不能改革,但改革得有方向,得是积极向上的,得是真正能提升联赛水平的。不是这种左一榔头右一棒槌,看起来好像在进步,实际上却把一些原本挺好的东西给弄没了。山东高速这波操作,我真有点看不懂,到底是想让邱彪指导大展拳脚,还是想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希望不是后者。
所以,这三个外援,真的够用吗?我反正心里没底。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