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边境的那条线,一旦跨越,可能就永远无法回头?」
张茂坤的话在风雪中回荡,隐隐透出一股压抑的紧张气氛。
此时的东马格拉,不仅仅是一个哨所,它已成为两国微妙关系的缩影。
一场本该宁静的春节早晨,却因一个意外的越界事件,让这片曾被岁月遗忘的边境土地再次成为焦点。
1、
东马格拉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位于胡列也吐东北11.5公里,紧靠中俄边境线额尔古纳河,现在是解放军66127部队的一处执勤点。
这块地方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
1685年夏天,一场规模悬殊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450名俄军凭借强大的战斗力,硬是顶住了几千名清军的猛攻。
虽然清军人数占优,但战斗经验不足,让俄军得以坚守数周。
最后,因为等不到援军,这支俄军撤退和其他部队会合了。
第二年,俄军重返这个被清军放弃的要塞,修好了防御工事。
清军再次围攻,付出了接近一半兵力的代价,仍没能拿下这个要塞。
到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俄双方签了个重要文件——《尼布楚条约》。
按照约定,俄军撤出了雅克萨要塞,这座要塞随后被清军摧毁。
条约承认了额尔古纳河以西到贝加尔湖的土地归属俄国,这实际上是默认了俄国多年来的扩张。
不过,外兴安岭到乌第河之间的区域,双方都没有立即确定归属。
从此,额尔古纳河成了两国的分界线。
条约还规定了处理逃人和贸易的方法,明确禁止百姓越过河流打猎放牧。
雍正五年(1727年),两国又通过《布连斯奇条约》和《阿巴哈依图界约》,进一步明确了边界问题。
但历史记载显示,边境地区的人员流动一直存在。
从古到今,这里的偷渡问题始终是个难题,到现在也没完全解决。
苏联时期,为了拉拢中国支持,苏俄曾承诺废除沙皇时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让北洋政府一度欣喜不已。
可随着苏联实力增强,这些承诺也就不了了之。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边界纠纷逐渐增多。
1958年起两国关系逐渐恶化。
六十年代,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因岛屿归属问题引发多次小规模边境摩擦。
当地中国渔民作业时经常受到苏联边防军干扰。
由于双方都宣称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且都派驻边防部队,导致冲突不断。
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武装冲突,所幸双方都保持克制,避免了战事进一步扩大。
而在中俄两国中段的界河额尔古纳河沿线,多年来倒是相安无事。
直到1999年,这里也发生了边境冲突。
2、
1999年农历大年初一,边境哨所里一派节日气氛。
哨所战士们正忙着布置新春装饰,准备一起欢度佳节。
早饭过后,哨所指导员张茂坤安排战士们分头干活,有人负责打扫卫生,有人准备午餐食材,还有人忙着贴春联。
「小徐、小阎,你俩跟我去巡查一圈。」张茂坤叫上两名战士。
三人披上厚重的军大衣,戴好护耳帽,背起枪支,走进风雪中。
昨夜的大雪刚停,此时只剩零星雪花在空中飘舞。
三人踏着深深的积雪,沿边境线前行。
每走一步都能听见积雪被踩踏时发出的咯吱声。
作为一名从军六年的河南驻马店籍老兵,张茂坤带着两名战士一边巡逻一边闲聊着。
当徐振照问起张茂坤想家的事,张茂坤只是一声不吭,仔细盯着对面俄方的区域。
不远处的俄军哨所在大风大雪中显得异常沉重。
「最近俄方人员经常在边界滑雪,大家都要留心别让他们越界。」张茂坤对两名战友说道。
「他们要是敢跨过来,我非让他们尝尝苦头不可!」阎彬咬牙切齿地说。
「别胡说八道,认真巡逻。」张茂坤呵斥道。
「我说的都是实话!」阎彬继续说,「这帮家伙没一个好东西。上月那事你忘了吗?咱们这边一头牛跑过界了,主人去找,结果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动起手来。
要不是咱们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这哪是正常人干的事!」
「就是,太没道理了!」徐振照也愤愤不平。
「他们怎么做是他们的事,咱们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张茂坤平静地说。
三人继续巡逻,走了一会儿,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笑声。
大家立刻绷紧了神经。
「谁在那笑?」阎彬警觉地问。
「班长,快看那边!」徐振照指着远方,「好像是俄方的人!」
三人迅速朝笑声方向跑去,发现是两名俄罗斯边防军人。
他们坐在一辆黑马拉的雪橇上,已经越过边界线两百多米,闯入中国境内。
张茂坤二话不说冲上前去,用俄语大声喊道:「马上停下!这里是中国领土!」虽然他的俄语并不标准,但足以表达意思。
几名俄方边防兵发现了我方士兵,却完全不把我们当回事,继续驾着雪橇往这边冲。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俄军冲着我方大喊:「这块地方是俄罗斯的,我们想走就走。」
张茂坤一听就急了,立马回应:「给我站住,这是中国的领土,你们已经进入禁区了。」
俄军士兵根本不理会警告。
阎彬忍不住爆了句粗口,端起冲锋枪对准他们挥手示意:「不许再往前了,再过来我们可就不客气了。」
俄方两名军官这才勒住雪橇停下。
年纪大点的那个对着张茂坤手舞足蹈地解释:「你们搞错了,这片区域一直都是我们在管。」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最后俄方军官失去耐心,不再多说,重新坐上雪橇就要继续前行,完全无视我方警告。
张茂坤怒骂一声,举枪对准他们:「马上给我滚回去,不然我真开枪了。」
俄方军官露出不屑的笑容,似乎觉得我方不敢真的开火。
张茂坤毫不犹豫朝马腿前方开了几枪,受惊的马匹立刻失控,雪橇翻倒,两名俄军摔在地上。
马跑掉了,俄军则狼狈地趴在雪地里。
我方三名战士迅速冲上去将他们制服,缴了他们的枪。
阎彬用皮带把两人捆了个结实。
俄军又叫又骂地挣扎,但被我方死死按住。
阎彬问:「班长,接下来怎么办?」
张茂坤冷静地回答:「先押回哨所,然后汇报上级。」
3、
三人把俄军押回哨所后,张茂坤立即向上级报告情况。
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两人的身份竟然是一个营长一个排长。
中俄边境多年来一直保持和平,从未发生过武装冲突,这次事件让双方都感到震惊。
事发后,中国中央军委和外交部立即向俄方表达了强烈抗议。
考虑到事态严重,1999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三),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彭翠峰少将亲自带队前往东马格拉哨所处理此事。
由于中方提前通知了俄方,俄罗斯后贝加尔边防军军长拉费尔夫少将也在同一天抵达边境。
双方在边界线上举行了紧急军事会谈。
会谈一开始,俄方军长就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我已经了解了整个事件经过,我方士兵根本没有越过你们的实际控制线,他们就在我们自己的领土上活动。
你们开枪的行为令人非常遗憾!
我们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彭司令拿出地图,冷静而坚定地回应:「看看这张地图,边界线标记得清清楚楚。你们的士兵确实越过了边界。我方士兵多次警告后,你们的人仍然不理会,所以我方开枪警告是完全合理的防卫行为!」
会谈中双方争论不休,但中方始终保持强硬立场,没有让俄方占到任何便宜。
由于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会谈结束后,两名被扣押的俄方军人被允许返回俄方。
虽然此事最终本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睦邻友好原则得到解决,但中方在会谈中表现出的坚定立场和毫不妥协的态度给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
拉费尔夫少将对彭翠峰少将说:「这是自1969年珍宝岛事件以来,中俄边界发生的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幸好我们友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色的哨所长张茂坤以及士兵阎彬、张振照因为处事冷静、果断应对而受到了军区的嘉奖。
东马格拉2.16事件虽然没有演变成流血冲突,但它为中俄两国的边界划分敲响了警钟。
特别是考虑到中俄之间漫长的边界线,没人能保证类似的开枪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1999年12月9日,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叙述议定书》,为解决东线边界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2004年10月14日,当时的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北京共同签署《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终于解决了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争议。
虽然具体协议内容没有公开,但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中方在东段边界划分中收回了约300多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包括此前由俄方控制的黑瞎子岛(俄方称为「大乌苏里斯基岛」)的一半区域,面积达174平方公里。
很可能是1999年初中方在中段东马格拉边界冲突中表现出的坚定立场,让俄方认识到了中国保卫领土的决心。
据相关资料显示,根据《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内容:满洲里东部额尔古纳河上的阿巴该图洲渚划归俄罗斯;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归属中国;而大乌苏里斯基岛(黑瞎子岛)因为靠近哈罗夫斯克市区,经两国协商后一分为二,靠近哈市的部分归俄罗斯,靠近中国一侧的部分归中国。
在协议签署后,中俄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已就边境两处未达成一致的地段边界线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被描述为「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合理方案,实现了政治上的共赢」。
中国与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边界谈判,经过四十年努力,已解决了98%的边界线问题,只剩上述两岛构成未解决的2%。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议》连同之前签署的两个国界协定,标志着全长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已全部确定。
简而言之,随着这一协定的正式签署,那些历史上曾属于中国的广大领土,从法律层面上已永久归属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