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总理朔尔茨坐在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听着波兰代表激动地要求增加对乌克兰的F-16战机援助时他下意识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这已是2025年北约峰会的日常场景争吵声此起彼伏匈牙利率先离席抗议土耳其代表则埋头刷手机。 就在三年前北约还因俄乌战争展现出“空前团结”如今却被《华尔街日报》形容为“用胶带勉强粘合的瓷器”。
这种分裂早有预兆。 欧洲各国对俄罗斯的恐惧源自沙皇时代钢铁洪流的记忆二战后苏联的核武库更让西欧寝食难安。 当2022年俄军坦克开进乌克兰柏林立刻切断北溪管道巴黎向基辅运送火炮华沙接收了超过300万难民。 他们深信这是“民主前哨保卫战”却没料到战争会持续1200多天更没想到最先撑不住的是自己。
战场的泥潭超乎所有人想象。美国智库最初预测俄军将在72小时内拿下基辅结果乌军靠“标枪”导弹和星链通讯硬生生拖成持久战。 当拜登政府将价值430亿美元的军火运往乌克兰时五角大楼突然发现自家弹药库存亮起红灯2024年8月美军被迫暂停向乌提供海马斯火箭弹因为生产线赶不上消耗速度。 美国援助款项中有71%最终回流到国内军工企业腰包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三年飙涨200%。
欧洲的代价更为直观。 德国因高价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工业电价翻了三倍巴斯夫被迫将生产线迁往中国。 2024年欧盟企业破产数量创历史新高意大利面价格暴涨40%法国街头“反通胀”涂鸦覆盖了曾经的“与乌克兰同在”标语。 当西班牙渔民因柴油涨价罢工时葡萄牙媒体无奈调侃:“我们的沙丁鱼罐头里游进了俄乌战场的弹片”。
战前仰赖俄乌粮食的中东和非洲更是惨淡。 黎巴嫩面包价格飙涨12倍埃及动用外汇储备买小麦加纳街头出现“我们要吃饭不要炮弹”的涂鸦。 联合国数据显示仅非洲就出现3000万吨谷物缺口相当于1.5亿人全年口粮。
当西方深陷困境时北京复兴门外的外交部大楼里工作人员正打包发往乌克兰的儿童奶粉。 这是中国对乌第15批人道物资与送往莫斯科的贸易清单同步进行前者是4000吨婴幼儿奶粉后者是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种“矛盾”场景曾让《纽约时报》嘲讽中国“走钢丝”直到各国发现走钢丝的人脚下踩着实地。
2023年初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用12条主张勾勒出和平路径。 没有制裁威胁没有武器输送只有停火止战、反对使用核武器等基础共识。 当时被西方讥为“空洞口号”的文本三年后出现在沙特吉达和平会议的桌面上连美方代表都私下承认:“有些条款值得讨论”。
经济数据揭示更深层逻辑。 当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印度对俄石油采购量激增20倍巴西总统卢拉在联大直言:“凭什么要求我们为白人的战争买单? ”金砖国家扩容至25个成员新开发银行推出NDB-Pay跨境支付系统去美元化进程加速推进。
2025年北约维尔纽斯峰会期间法国外长科隆纳的发言耐人寻味:“所有和平方案都值得倾听”。 这句话被路透社解读为“向北京递出橄榄枝”。 同场会议上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默默划掉了武器援助清单上的最后两项弹药库存只够德军自保了。
战场前线的士兵最懂时间的力量。 在顿涅茨克郊外的战壕里乌克兰老兵维克多摩挲着磨平的枪托说:“三年前我们以为明天就能回家现在只想知道战争有没有后天”。 他脚边锈蚀的弹壳堆里混杂着中国制造的急救包这是中立国红十字会唯一能送进来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