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2个旅增援红军城北,俄用巨型航弹开路,炸穿乌军前沿战壕

发布日期:2025-07-29 07:55    点击次数:193

2025年7月的乌克兰北部,炮声比往常更密了。 从费多里夫卡到新经济村,从博击夫卡到苏沃洛夫,前线士兵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注意隐蔽”的嘶吼,俄军正用一种让乌军措手不及的方式撕开防线:巨型航弹带着尖啸砸向地面,炸穿的不仅是泥土和木板,更是乌军前沿阵地的防御信心。 乌军刚调来两支精锐旅驰援,却还没完全展开,就撞上了这波俄军的“开路猛击”。 这场发生在红军城北的拉锯战,正把北线局势推向新的危险边缘。

俄军的“开路利器”最近在北部战场火出了圈。 从七月中旬开始,他们就没停过对费多里夫卡、博击夫卡等地的炮击,但最近几天明显“升级”了,士兵们发现,头顶传来的呼啸声比以往更沉、更闷,落地时的爆炸震得人耳膜发疼。 “那是‘风暴-Z’巨型航弹! ”有乌军老兵在通讯里喊,“一个弹坑能吞下半个战壕! ”

据前线观察,这种航弹不仅能直接炸塌乌军的前沿工事,还专门挑着指挥所、弹药库的位置砸。 俄军玩起了“波浪式打击”:第一波航弹炸穿防线缺口,紧接着滑翔制导炸弹补漏,最后自爆无人机蜂群扑向慌乱的士兵,前一波还没清完残骸,后一波已经冲进了防御真空区。

这种“组合拳”打下来,俄军地面部队推进得异常顺利。 原本分散的费多里夫卡、博击夫卡和新经济村,现在被他们连成了片,前沿观察哨甚至能看到苏沃洛夫方向的俄军装甲车在移动。 乌军第五十九无人系统突击旅的士兵回忆:“前几天还能在前沿阵地上用无人机侦察,这两天航弹把我们的无人机基站全掀了,只能靠侦察兵摸上去。 ”为了应对,乌军紧急调来了国民近卫军第十四旅和第八十二空中突击旅,前者擅长巷战攻坚,后者带着武装直升机随时准备“救火”。 但问题也来了:这两支预备队刚从基辅周边赶过来,还没来得及熟悉地形,就遇上了俄军推进最快的苏沃洛夫方向,双方在村外的树林里打起了“遭遇战”。

乌军的“补漏”动作,俄军看在眼里,打得更狠。 泽连斯基最近在视频会议上拍了桌子:“北线不能再退! ”他连夜召见了陆军司令和情报局长,桌上摊开的地图上,托列茨河东岸被红笔圈了又圈,那是乌军最后的“缓冲区”。

可现实很骨感:第五十九旅的无人机操作手说,他们的侦察无人机起飞不到5分钟,就会被自爆无人机逼得返航;第八十二旅的直升机刚飞临前线,就被俄军的防空导弹“咬”住,只能扔干扰弹硬闯。 更麻烦的是,原本负责运输弹药的补给车队,最近总在半道上被摩托化的俄军小队截胡,这些骑着改装摩托车的士兵,专门挑乌军防线最薄弱的路口下手,抢完物资还顺手埋几颗地雷。

南边的战火也没闲着,和北线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架势。 在新帕夫利夫卡方向,俄军玩起了“轻装快跑”:士兵跨上改装过的民用摩托车,后座绑着轻机枪和弹药箱,沿着乡间小路溜到乌军阵地眼皮底下。 这种“摩托车突击队”动静小、速度快,乌军的迫击炮刚锁定目标,他们已经冲进了战壕,和守军拼起了刺刀。

而在康斯坦丁诺夫卡,俄军最近占了亚布罗诺夫卡和比拉霍拉村,现在正盯着制高点舒尔泰恩村猛攻,谁占了这座山,谁就能俯瞰整个康斯坦丁诺夫卡的外围防线。 乌军当然不会让步,在普雷德泰奇聂村,他们用迫击炮和火箭筒把俄军堵在了村口,双方隔着几百米的开阔地对射,连村民都不敢回家,躲在地窖里听枪声。

现在的前线,就像一口烧红的锅:北边俄军的航弹还在炸,乌军的增援部队还在挤;南边摩托车的引擎声和炮弹的爆炸声混在一起,连乌鸦都不敢往村子上空飞。 士兵们在战壕里啃着压缩饼干,看着头顶的天空,不知道下一秒是航弹的黑影,还是己方直升机的轰鸣。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没人知道答案,但至少现在,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流血,每一寸土地都在发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