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走进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特朗普展开一场长达5小时的密谈。 会谈桌旁摆放着标注俄军控制区的乌克兰地图,特朗普开门见山:“克里米亚收不回、北约进不去。 ”当泽连斯基提及朝鲜士兵在顿巴斯战场伤亡惨重的证据时,特朗普起身离场,拨通了普京的电话。
40分钟后他返回会议室,却对朝鲜话题只字未提,这场被西方媒体称为“决定乌克兰命运”的会谈,全程刻意回避了1.2万朝鲜士兵正在为俄罗斯作战的事实。
交易式外交的代价,特朗普冷处理朝鲜援俄,韩国的地缘困境与无声抗议
对特朗普而言,朝鲜出兵俄罗斯从来不是道德问题,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2025年4月朝鲜首次证实派兵参战,协助俄军收复库尔斯克地区时,美国国务院仅发表过一份不痛不痒的谴责声明。 这种冷处理背后是赤裸裸的算计:
筹码价值优先:特朗普将“100天内结束俄乌冲突”视为核心政绩,若公开批评朝鲜,等于打脸普京。 毕竟朝鲜填补了俄军75%的弹药缺口,8000名士兵参与前线突击,其中3000人还是俄军训练的精锐。
离间中俄的战略野心:特朗普私下痛批拜登“把中俄逼成了盟友”,坚信俄罗斯是牵制中国的关键。 阿拉斯加峰会中,他不仅回避朝鲜问题,当众称呼普京为“boss”(老大),以此换取俄方在停战条件上的让步。
安保策略:特朗普的斡旋方案明确要求欧洲承担乌克兰安全保障,自己只负责“协调”。 朝鲜问题被刻意包装成“区域事务”,朝军正在顿巴斯战场用鲜血换取俄罗斯的导弹制导技术。
当青瓦台安保会议室的屏幕上播放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操作无人机作战的画面,韩国军官的额头渗出冷汗,这些战场经验未来可能被用于半岛。 让首尔窒息的,是特朗普递来的三份“账单”:
军事威胁具象化:朝鲜通过参战获得俄制电子战设备与舰船技术,新型护卫舰“崔贤号”从开工到下水仅用400天。 朝军夜战能力被俄国防部公开称赞,韩军同类训练仍依赖美军支援。
政治象征的崩塌: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头版刊登士兵在库尔斯克插旗的照片,配文“鲜血凝成的兄弟情谊”。 若俄乌战争以俄方胜利告终,金正恩将获得“以小博大”的舆论核弹,直接瓦解韩国对朝威慑力。
盟友勒索的羞辱:特朗普要求韩国将驻韩美军费用从14.7亿美元暴涨至100亿美元,同步威胁对韩加征25%关税。 7月首尔拒绝重谈协议后,美方将李在明访美行程与关税豁免强行捆绑。
平壤与莫斯科的结盟早已超越传统盟友范畴,演变为精密计算的资源置换:
朝鲜的卖血式输出:1.2万士兵每月为朝鲜政府创汇2160万美元(90%薪资上缴国库),600万发炮弹清空库存换取俄油粮救命。
金正恩更看重的是俄方提供的北极级破冰船图纸与卫星导航技术,这些能#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提升核导弹打击精度。
俄罗斯的危机转嫁:当西方制裁使俄军坦克产能下降70%,朝鲜炮弹以1/3市场价供应前线。 在库尔斯克反攻中,朝军“人海战术”承担了最惨烈的巷战任务,阵亡率高达33%,变相降低俄国内反战情绪。
李在明将在华盛顿迎来决定国运的48小时。 韩国安保室秘密拟定的谈判策略暴露了绝望的妥协:
用经济赎买安全:承诺对美追加3500亿美元半导体投资,换取特朗普暂缓加征关税。 同时默许美军在济州岛部署中程导弹,但要求书面确认“延伸威慑覆盖朝鲜援俄后果”。
对俄暗线交易试探:通过第三国向莫斯科传递技术合作意向,希望俄方约束朝军行动。 作为交换,韩国企业可能参与乌克兰重建项目,变相缓解俄方资金压力。
军事示好与克制并存:2万人参与的“乙支自由护盾”军演照常推进,李在明下令拆除边境扩音器,恢复军事缓冲区协议,这些动作旨在向特朗普证明“韩国正在降低半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