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1的合同,另一份1+1,就差这么点,事儿就僵住了。”
这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我正跟几个老球迷聊球,大家一下都沉默了。那14个进球的影子还在球场上飘着呢,球迷的嗓子都还没好利索,结果后院先起了火。瓦科是谁?这个赛季泰山队的大腿,攻防两端都靠他撑着,说是救世主可能夸张了点,但没他,球队现在什么样真不好说。
按说,这种功臣,俱乐部麻溜地递上一份大合同,双方握手言和,皆大欢喜,这才是正常剧本。
怪就怪在,搅动这池水的,偏偏不是瓦科自己的人,而是主帅崔康熙的经纪人。这味道一下子就变得不对了。当初瓦科能来,就是这位经纪人运作的。现在他故地重游,可不是来叙旧的,人家是生意人,看中的是球员巅峰期最后几年的变现价值,还有那笔不菲的佣金。
足球这东西,有时候真不是场上踢得那么纯粹。到了谈判桌上,人情、忠诚都得往后稍稍,白纸黑字的数字才是最实在的。经纪人把一份“2+1”的合同拍在桌上,意思很明白:瓦科现在是抢手货,我们要求一个长期的、有保障的未来,这不过分吧?他敢这么要价,底气就是瓦科在场上拼出来的。
可俱乐部也有自己的难处。现在整个中超的环境早就不是前几年烧钱的时候了,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泰山队提供的“1+1”合同,说白了就是一种更务实的做法,既肯定了你今年的表现,也给自己留了后路。万一下赛季状态下滑或者受伤了呢?这都是风险。从经营角度看,俱乐部的谨慎完全可以理解。
这就尴尬了。一边是球员追求职业生涯最后一份大合同的黄金机会,一边是俱乐部在后金元时代勒紧裤腰带的现实考量。谁都没错,但就是谈不拢。
最微妙的就是瓦科本人。他夹在中间,心里能好受吗?场上是英雄,场下却可能成为利益博弈的筹码。经纪人的强势介入,究竟是他本人授意的,还是经纪人借机发挥,外人很难猜透。
所以现在,山东球迷每次看瓦科在场上不遗余力地奔跑、进球,心情恐怕都复杂得很。这每一个精彩瞬间,既是球队胜利的保证,也可能是在给经纪人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让自己的英雄离球队越来越远。
这球,真是越看越不是个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