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列举了具体装备清单:射程覆盖美国全境的东风-17中程弹道导弹、鹰击-21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攻击-11隐身无人机。 他们强调这些武器系统足以对美国东西海岸主要军事基地形成实质性威胁,包括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和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海军基地。
拉丁美洲被描述为战略突破口。 提案指出古巴的卢尔德监听站距离美国仅217公里,委内瑞拉的奥尔奇拉岛距佛罗里达海岸约1600公里。 在这些地点部署军事存在被认为可有效抵消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压力。
军事合作方案包含具体数字:向相关国家提供射程2000-4000公里的导弹系统,在加勒比地区建立至少3个综合军事基地,部署不少于一个航空旅的歼-20战斗机和两个df-26导弹旅。 支持者引用中国现有的远程投送能力,包括071型船坞登陆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舰队规模。
谈判筹码被明确量化:要求美国在90天内停止对台军售,180天内撤销《台湾关系法》,一年内促成两岸正式统一谈判。方案设定了升级机制:若美方拒绝条件,则向古巴增派导弹部队,在尼加拉瓜建立无人机作战中心。
该方案援引历史先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仅部署40枚导弹就迫使美国做出重大让步。 支持者认为中国现今拥有更强大的常规导弹优势,可在不引发核战争的前提下达成战略目标。
经济制裁反制措施被纳入考量:方案预估美国可能发起的金融制裁规模及中国对应的反制能力,包括抛售美债、限制稀土出口等措施的具体数据。 同时列举了可能支持该战略的12个拉美国家名单。
反对声音同样存在:国际法专家指出在第三国设立针对他国的军事基地可能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1条。 军事分析家质疑远程补给线的脆弱性,政治学者则警告这可能引发新冷战。
网络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某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话题下获得超过10万条评论,热门评论获赞数达25万人次。 支持者引用"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历史典故,反对者则担忧全球战略平衡被打破。
美国智库的反应被密切关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评估该方案可行性,兰德公司模拟了12种可能应对方案。 五角大楼被曝已启动针对性的兵棋推演。
地区国家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墨西哥外交部表示"反对任何国家在本地区建立新军事存在",巴西政府呼吁"保持拉美无外国军事基地的传统"。 但委内瑞拉某议员公开表态欢迎"战略合作伙伴的军事合作"。
军事技术细节被深入讨论:导弹部署需要克服的热带气候适应性问题,无人机在赤道地区的导航精度修正,以及海外基地的可持续补给方案等专业技术问题成为各大军事论坛的热门话题。
法律界人士展开辩论: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外国军事基地的规定,以及《蒙得维的亚公约》关于国家主权让渡的条款被反复引用。有学者提出可借鉴苏联海外基地的法律安排模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