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点高光时刻,1元股却成了市场的“朴素哥”,是永不发光的尘土还是埋着金子的黑土?这问题一度让股民脑壳痛。眼下,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只剩29只,低价股的江湖似乎已经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一边是指数长虹、百元股层出不穷,一边是1元股数量腰斩,这背后的分化,绝对值得每一个股民翻着盏茶细细琢磨。
咱们先撂下面子聊聊现实。很多股民觉得股价越低越有潜力,不就是捡便宜嘛。殊不知,按照最新退市规则,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直接掐脖子让你下线,连个整理的机会都不给。所以,别光盯着那刺眼的“低价”就上头了,不看清逻辑,只能是“一块钱买来一堆麻烦”。可是反过来说,这些还挂在1元线以上的幸存者,也并非全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一些低调地“卧于尘埃”,甚至藏着全球唯一的行业技术。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操盘,才能捞到“鱼”,不被水浑了眼?
回过头看看幸运入围的29只1元股,不难找到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类是“落魄龙头”。它曾经风光,奈何缺钱、周期或板块影响,现在股价犹如学生时代的低分数线。但有句话说得妙,“骆驼瘦了比马大”。像包钢股份吧,市值800多亿,产品还是国内数一数二,只是股本太大摊薄了股价。这种企业有业务、有平台,行业触底的话,才是实打实有机会回血的选项。第二类叫“困境中的期待选手”。有绝对技术,但短期被现金流卡得透不过气,这种股票有点像家庭里突然缺钱的天才少年,只要渡过难关,下场可期。第三类就是真正的“坑王”,比如退市警告的ST股,那都是市场已经给判死刑的,啥也别想,讲故事也没人听。
说到这,很多股民估计坐不住了——那隐藏“唯一性”的低价龙头,是不是天赐良机?慢着,别急着钞票上手,扒一扒财报再聊独家。很多所谓“全世界只有我会”的企业,技术年收入占比连10%都不到,蹭个概念买流量罢了。真正核心业务占比高,技术牛得像在打单机游戏,现金流能撑起主业的才值得收。这就好比人家包钢的稀土钢产品,随着新能源车需求暴增,订单一季度大涨了三成,资金正涌入。这点“业绩拐点+低估值”的观察能力,比盲目冲入市场涨停,靠谱多了。
说来说去,股民最该关注的核心路径是:低价买龙头,别被表象迷了眼。具体怎么做呢?第一,看净利润增长率和主营收入走向,连续两季稳定上扬,龙头候选人更靠谱。第二,政策风向+主营占比才是黄金组合,那些打政策扶持擦边球的,总有一天会玩不动。第三关注资金流向,散户眼里“涨停很美”,但真正能支撑的龙头股,是被主力资金疯狂涌入的货,忌盲目跟风。
未来1元股的命运,就像茶杯里的拼图:一半是金矿,一半是尘土。随着退市规则越来越苛刻,市场蛋糕只会更倾斜给核心标的,那些没有技术、讲故事续命的股票,就像拿着绿皮车票的旅客,早晚会被高铁时代抛弃。而我们普通股民,唯一能做的,是在这场分化中提高会算账的能力。正如一个外挂股民说的:“眼光决定命运,不是低价的便宜货,而是逻辑拨开的核心货。”
话说回来,当初你买低价股,选的路是赚了还是赔了?尤其在这29家存活的1元股里,你觉得还有几个是真正的潜力股?等你下次看盘时,会不会更有判断力了呢?聊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