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主要围绕头发脱落的相关知识展开,如头发的生命周期、脱发量的自测、脱发的原因、就医建议和日常护发细节等。在这些内容中,并没有明显与图片描述直接匹配的关键词,但考虑到文章整体氛围和对读者的视觉吸引,选择一张展现温馨惬意氛围的图片较为合适,能缓解读者阅读关于脱发问题时可能产生的紧张感。因此选择插入到文章中。
每次打扫浴室,看到地漏上缠绕着大把头发,心里难免犯嘀咕,这掉这么多头发,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其实,浴室地漏上的头发藏着健康密码,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头发脱落这件事儿。
头发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头发退休制度”。头发从生长到脱落,要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长期时,头发会不断生长;到了退行期,生长速度变慢,开始准备“退休”;休止期就是头发“退休”阶段,这时它会自然脱落。正常情况下,头上大概有十万个毛囊,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发进入休止期然后脱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自测脱发量是否超标,其实可以从梳头、洗头、枕头这三个场景来测算。了解了头发的生命周期,接下来就说说具体怎么在日常场景中判断脱发量是否正常。
先说梳头,每天早上梳头时,收集一下梳子上掉落的头发。正常梳理的情况下,掉个十几根头发是正常的。要是每次梳头都掉几十根,那可能就有点多了。洗头的时候,掉发量可能会比平时多一些,但如果超过几十根,也需要留意。还有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看看枕头上的头发数量,如果经常有很多,那也可能是脱发量超标的信号。为了让大家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脱发情况,我给大家设计了一个“三日掉发量记录表”,大家可以下载下来,连续记录三天这三个场景的掉发量。
有患者问我,洗头梳头时掉发多是病吗?结合前面自测脱发量的方法,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不一定。有时候,洗头梳头时掉的头发,可能是已经处于休止期,本来就要脱落的头发,只是在洗头梳头的过程中被带下来了。但如果掉发量明显比平时多,而且持续一段时间,那可能就有问题了。比如,突然某段时间,洗头时掉发量比平时多了好几倍,那就要警惕了。
既然知道了洗头梳头掉发多不一定是病,那哪些生活习惯会加速脱发呢?
像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从而导致脱发。过度节食也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头发会变得脆弱易脱落。另外,经常烫染头发,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也会损伤头发和毛囊,加速脱发。
那发现异常脱发该挂什么科呢?当然是皮肤科。在去医院之前,先了解一下需要就医的脱发形态也很重要。
有7种脱发形态是需要就医的,比如斑秃,突然在头上出现一块或几块圆形的脱发区域;脂溢性脱发,头发会变得越来越细软,头皮出油增多;产后脱发,产后几个月内大量掉发。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知道了异常脱发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头发呢?
可以从饮食到造型注意12个护发细节。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蔬菜、水果等。别吃太多辛辣、油腻、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脱发。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洗头时,选择温和的洗发水,不用太烫的水。还有,扎头发不要扎得太紧,避免过度拉扯头发。
最后说说就医的事儿。了解了日常护发细节,那去医院后会经历什么呢?
去皮肤科后,医生一般会先询问病史,了解生活习惯、家族遗传等情况。然后可能会检查头皮和头发,看看毛囊的健康状况。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开一些外用的药物,也可能会建议调整生活习惯。不过要注意,不要自己随便用药,有些药物可能有副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对头发脱落有更科学的认识,建立起科学判断标准,消除对脱发的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