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薛岳四次违抗军令,歼灭十万日军的背后真相

发布日期:2025-10-24 12:55    点击次数:158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最漫长且最为艰苦的战争,持续了长达14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3500万英勇的中国军民惨遭日军的杀戮与蹂躏。然而,中华民族的骨子里蕴藏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抵抗与抗争,正因如此,涌现出了众多名垂千古的抗日英雄。

在此,我们精选出20位在国共两党中均被公认为抗日英雄的将领。团级及以上级别的军事指挥官需直接参与作战指挥,作为首要条件,且须具备坚定的抗日立场,无任何叛逃或消极抵抗的行为。此外,其评判还需基于其参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成果或军事行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将领首推国军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他在抗战岁月中英勇捐躯,成为国民党最高将领的牺牲者,更是整个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张自忠误入歧途,频繁参与日军的假面具戏码,甚至远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此举激怒了众多爱国志士,他们纷纷斥责其为汉奸,导致北平的学生们群情激愤,对其进行了围攻。

随着日军大举南侵,前锋直指我国,张自忠顿悟时局,毅然投身抗日战场,成为最为积极的战斗将领之一。他首战肥水,再战临沂,继而浴血徐州,张自忠逐步崛起,成为第五战区的中流砥柱,李宗仁的得力助手,哪里有险情,他就被派往哪里迎难而上。

攻克枣阳、桐柏,赢得襄东之战辉煌胜利的张自忠,一度被民众誉为“活关公”,他一场又一场的激战令日军亦心生敬畏。

他坚定地秉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对蒋介石的指令并未盲目遵从,坦率地表示,自己只专注于与日军的战斗,至于友军的政治立场,则不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为洗清嫌疑,毅然率领部队渡过河流,投入激烈的战斗。面对日军狂猛的攻势,他坚守阵地,毫不退缩,直至英勇牺牲,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身的清白。

我国军38师师长亲率部下全力夺回张自忠将军遗体,在返回重庆的途中,沿途有十万民众夹道相送。蒋介石总统更是亲自扶棺,送灵至安葬之地,并追赠张自忠将军陆军二级上将的荣誉称号。

在那段日子里,日军的飞机持续在重庆上空徘徊,却始终未投下一枚炸弹,此举旨在避免对张自忠将军的遗体造成伤害。媒体也因此赞誉他为“壮烈殉国的英勇将领”。

张自忠

位居第二的,乃张自忠的直属上司,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李宗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迫使蒋介石中止内战,力主团结对外。他率领杂牌军于台儿庄一役中,击败了日军的机械化师团,共歼敌逾两万,实现了中国军队在抗战正面战场上的首次重大胜利,此举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徐州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以及豫南会战,无不彰显了李宗仁基于民族大义,坚定不移抗日救国的英勇气概。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李宗仁及其桂系部队总能有意或无意地作出与时代革命潮流相契合的明智抉择。

周总理曾言,李宗仁生平所成就的两大善举,乃台儿庄战役之英勇抵抗以及1965年的归国之举。毛主席亦赞誉李宗仁为一位颇具才能之士,共产党将永铭其卓越贡献。

李宗仁

谈到国军抗日战场上的杰出将领,薛岳将军的名字自是难以避谈。在长沙会战的四次战役中,薛岳将军无视蒋介石的撤退令,坚守阵地,勇猛反击,共击溃十万余日军,彰显了我军威武之师的形象。

在武汉会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万家岭战役中,薛岳将军成功全歼了日军的106师团,此举使得日军师团长险些因绝望而自尽。106师团所遭受的惨重灾难,以至于国内征兵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为薛岳赢得了“战神”的美誉。

随着抗战步入相持阶段,薛岳将军依然保持着歼灭日军数量之最的纪录,屡次对日军予以沉重的打击,以至于日军第十一军不得不多次更换其军事指挥官。

遗憾的是,这位抗日英雄并未得到国民党的妥善对待,晚年竟因房租问题遭受台湾当局的刁难。

薛岳

第四位在国军抗日战场中崭露头角的名将,乃是我国著名的黄埔一期校友——杜聿明将军。参与古北口及淞沪会战,这位将领独领风骚,成为抗日战场上一支机械化部队的统帅,手握当时中国军队中绝大多数的坦克与装甲车辆。

在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指挥部队,成功全歼了日军精锐的第21旅团,该旅团指挥官中村正雄亦含在其中。此次战斗中,日军军官的死亡率高达85%,对日军王牌第五师团造成了重创。这一战例,堪称中国抗战史上的孤例,实属罕见。

随日军战略重心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缅甸战场上的英军士气低落,惶恐不安。杜聿明临危受命,担任中国远征军副司令,率领第五军挺进缅甸。在首战同古,我军便展现了英勇无畏的军威。

在缅北血战之后,杜聿明虽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却依然坚毅不屈,与日军精锐部队展开了激战。最终,他历经艰辛,穿越野人山,重返祖国。

杜聿明

杜聿明所率领的第5军,系直属军委会指挥的战略重兵之一,与之并列的还有王耀武所创建的74军。

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王耀武率领74军英勇奋战,几乎参与了全部战事。在这八年的艰苦抗战中,王耀武有七年始终坚守在前线。上高会战的辉煌战绩,使得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而常德与雪峰山会战的胜利,则再度彰显了74军的赫赫战功,为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王耀武,作为黄埔系中的佼佼者,首度凭借卓越的战功荣膺方面军总司令之位。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灵活的交际手腕,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同时亦深得74军将士的衷心拥护。在我党眼中,他堪称国民党阵营中难得的清醒之士。

王耀武

孙立人是抗日名将。得益于宋子文的赏识,他荣任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在淞沪会战中的首场激战,他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并成功夺取了一座大楼,自此声名鹊起。

尽管孙立人在战场上身受重伤,但直至中国远征军组建,他方才得以重返战场。凭借一个团的兵力,他成功击退了日军四千余众,并成功解救了被围困的7000名英军。史迪威将军称赞这为“扬威异域的第一战”,英国政府亦因此授予孙立人帝国勋章。

在国军阵营中,尤其是以黄埔系成员为骨干的体系中,孙立人以“海外系”的身份脱颖而出,深得蒋介石的青睐。二次入缅作战期间,孙立人率领部队给予日军精锐以重创,使得日军十八师团的伤亡是自身的三倍。因此,他所指挥的新一军被誉为“天下第一军”。

孙立人

同样因参与入缅抗战而声名显赫的,还有卫立煌与戴安澜这两位卓越的将领。自少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卫立煌深得重视,并在蒋介石麾下成长为“嫡系中的异类”,屡次临危受命,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与重任。

卫立煌,身为二次入缅远征军总司令,成功打通了被日军觊觎已久的滇缅公路。戴安澜,身为杜聿明麾下200师的师长,毅然坚守在缅甸的东瓜小城,浴血奋战长达12个日夜,成功击溃日军两个师团,共计4000余敌军。即便身中弹雨,他依然在战场上高喊抗日口号,其英勇悲壮的景象令人动容。

卫立煌

戴安澜不是在抗击日寇的硝烟中,英勇牺牲的首位师长,冯玉祥麾下的赵登禹,以他悲壮的身躯激起了全国民众对日军的深仇大恨,从而加速了蒋介石领导下的抗日抵抗运动的步伐。。

赵登禹在喜峰口战役中,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长达十天的激战,英勇事迹传遍全国,因而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晋升为132师师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虽未立即放弃内战,却毅然决然地转向抗日战场。赵登禹与佟麟阁在北平的誓死抵抗,激发了民众的同情之情。他们英勇牺牲的消息,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振奋,最终促使蒋介石下定决心,全力投身抗战。

在我国国军抗日将领的大区级序列中,傅作义的名字尤为值得关注。傅作义堪称晋绥军中最为勇猛的将领,自中原大战之际便声名鹊起。当蒋介石疲于应付各路军阀的纷争之际,傅作义已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

傅作义

1940年,我国国军在抗日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傅作义将军英勇奋战,击毙日军中将水川伊夫,成功收复五原,此城亦成为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首度夺回的领土。

鉴于抗战时期八路军编制的特殊性,我军十大抗日名将中,有四位荣膺新中国开国元帅之誉,此外,还有三位英勇烈士在抗战胜利前英勇牺牲。

首屈一指的抗日英雄,正是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与朱老总坐镇后方统筹全局不同,彭德怀将军常亲临战争一线,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八路军虽无国军之装备与补给,却能顽强抵御日军的猛烈攻势,实属不易。彭德怀在华北广阔地域积极动员抗日民众,巧妙运用游击战与地道战,对日军展开猛烈反击。他指挥发起的百团大战,对日军正太铁路实施破袭,一举摧毁了日军在华北的优势战局,迫使敌人陷入长达数月的战后修复期。

彭德怀在延安

我军第二位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领,便是镇守华北根据地南大门的刘伯承将军。他被誉为“军神”,其独特的“五行战法”与“重叠待伏”战术,巧妙地借鉴了《孙子兵法》等兵书精髓,以出人意料的智谋和奇兵之计,与日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在抗战史上留下了诸多令人称道的经典战例。

在晋察冀战场上,忻口会战、七亘村激战以及长生口伏击战等重大战役,均可见刘伯承将军率领的八路军神出鬼没,以奇袭之姿痛击日军。此等灵活机动的战术,使得日军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深感畏惧。

刘伯承

第三位元帅林彪,虽仅参与一场规模宏大的对日战役便因伤病所累,被迫远赴海外寻求治疗,然而,正是这一战役,为他确立了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平型关一役,不仅戳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幻象,更彰显了八路军的赫赫声威,极大地提振了全国抗日的士气,其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第四位赫赫有名的抗日将领,正是那位以勇猛果断著称、曾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斩于马下的聂荣臻元帅。聂荣臻担任115师的副师长一职,然而他在战场上的卓越贡献,实则远胜于林彪。

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伊始,聂荣臻便三次对日军平汉路发起了破袭战,为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进行了一次实战预演。在雁宿崖的激战中,他成功歼灭了1500余名日军精锐,随后又巧妙指挥杨成武将日军引入黄土岭,并在那里击毙了日军山地作战的专家——阿部规秀。阿部规秀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被击毙的最高级别指挥官。

聂荣臻

在刘伯承领导的129师部队中,386旅堪称中流砥柱,而旅长陈赓亦是与刘伯承并肩作战、战功赫赫的杰出将领,其抗日战绩与刘伯承不相伯仲。他屡次激怒日军,却依然勇敢地追逐日军主力部队,并独创了八路军独有的“围城攻坚战”战术,令日军恼羞成怒,竟声称“专打386旅”。

在我国南方,新四军这支英勇的部队中,粟裕同志独树一帜,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韦岗伏击战,作为粟裕将军与江南新四军发起的抗日首战,英勇奋战,一举击毙日军少佐以下数十名敌军,此战功勋卓著,荣获蒋介石总统的亲自表彰与嘉奖。

自那时起,粟裕与日军展开了超过百次的激烈交战,战绩显著。在车桥战役中,共俘获日军士兵24名,并成功抓获了抗战以来日军被俘的最高级别军官。战果斐然,粟裕在战役结束后,率先在华中地区发起了对日全面战略反攻。他连续收复了三千平方公里的领土,共计歼灭日伪军超过三万人。

粟裕

冀中地域在抗击日寇的斗争中,地道战与地雷战尤为闻名,而吕正操将军则是率先率领部队运用这些独特战法的杰出抗日将领。

1937年,吕正操对国军消极抗日的态度感到强烈不满,遂率领所部投身于八路军阵营。在聂荣臻的英明领导下,他成功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该根据地人口众多,达到七百万之众,而部队兵力亦超过十万。冀中地区曾成功发起多场经典的抗日战事,稳固了冀中后方的安全防线。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可见到脾气火暴的彭老总身旁,总有一位举止斯文、沉稳睿智的参谋长,那便是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英勇牺牲的左权将军。

左权

在协助彭总指挥百团大战的过程中,左权始终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其卓越表现多次赢得毛主席及刘伯承等军事专家的由衷赞叹。1941年,当日军逼近黄崖洞兵工厂时,左权坚守阵地,保持冷静,采取守势反攻,不仅成功击退了敌人,还意外收复了一座县城。

随后,日军逐步掌握了八路军总部位于辽县的信息。左权将彭德怀安置于后方,亲自担任殿后指挥重任,却不幸遭受日军弹片的袭击,成为抗战期间八路军英勇牺牲的最高军事将领,同时也是唯一获得国民党认可的我党抗日英雄。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身为我党在哈尔滨市委书记的杨靖宇同志,迅速建立起东北抗日根据地,于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穿梭抗战,与全国抗日斗争紧密协作。

杨靖宇

1940年二月,杨靖宇将军在一场游击战中不幸被叛徒所卖,陷入了日军多路部队的严密包围之中。他孤身一人与日军激战五日五夜,直至燃油耗尽,灯火熄灭,最终英勇捐躯。日军对杨靖宇孤军奋战五日之英勇举动深感困惑,遂剖检其遗体,惊见其胃内仅存干枯的野草与树皮,不禁为之动容。

另一位引领东北民众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抗日名将,名叫赵尚志。他与杨靖宇并肩作战,齐名被誉为“东北抗日双雄”。南杨北赵”,亦如杨靖宇般,因叛徒的背叛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年不过34岁。

赵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