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母驶入加勒比!英哥拒当帮凶,连将军都质疑辞职

发布日期:2025-11-24 00:31    点击次数:128

英国和哥伦比亚,两个美国在禁毒战争中的长期伙伴,几乎在同一时间按下了暂停键。他们决定,停止向美国共享加勒比地区的关键情报。理由直白得令人错愕,他们不愿再为一个正在失控的盟友充当“帮凶”。

这些情报曾被用来定位毒品走私船,然后由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拦截、逮捕和审判。这是一个有着明确法律框架的执法合作。但现在,一切都变了。美国军方接管了行动,无人机取代了巡逻艇,致命打击取代了执法逮捕。

面对盟友的公开“背叛”,华盛顿的回应更显强硬。就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宣布暂停合作的11月11日当天,美国海军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杰拉尔德·R·福特”号打击群,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南方司令部的责任区。一边是盟友因“非法”而抽身,另一边却是美国用史无前例的军事肌肉宣示决心。信任的裂痕,在航母巨大的阴影下,显得格外刺眼。

将军自己都不信

为了给这场血腥的行动披上合法外衣,特朗普政府的律师们煞费苦心。他们抛出了一套全新的法律叙事。首先,将多个拉美贩毒集团直接指定为“外国恐怖组织”。这样一来,船上的走私者就不再是需要逮捕审判的罪犯,而是可以就地格杀的“敌方战斗人员”。

紧接着,他们试图将整个禁毒行动打包塞进“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框架里。同时,国防部还援引了“国家自卫”与“公海执法”的权力,并辩称无人机打击不构成《战争权力决议》所定义的“敌对行动”,因此根本无需国会授权。一套组合拳下来,似乎天衣无缝。

但这套说辞,连美军自己人都说服不了。一个最具颠覆性的事实从五角大楼内部传来。负责指挥此次行动的最高军事长官,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阿尔文·霍尔西海军上将,在一次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及参联会主席丹·凯恩的会议上,当面质疑了军事打击的合法性,并主动提出辞职。

指挥行动的将军,竟然不相信自己命令的合法性,这比任何外部的谴责都更具杀伤力。霍尔西的辞职并非孤例,五角大楼总法律顾问办公室里,那些专门研究国际法的专家们,也对这次行动的法律基础表达了深切的担忧。这套精心构建的“合法”外衣,在内部已经千疮百孔。

七十六条人命与一张空头支票

在华盛顿的法律迷雾背后,是加勒比海上冰冷的现实。自今年9月以来,至少19次军事打击已经发生。没有警告,没有拦截,只有爆炸和沉没。76条生命,在未经任何司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这样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他们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沃尔克·图尔克对此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他明确指出,在没有穷尽逮捕等非致命手段的情况下直接击沉船只,这构成了“非法杀戮”和“法外处决”,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更致命的是,美国至今未能给自己的“自卫”主张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每一次行动过后,都只有一片沉默。公众和盟友都想知道:那些被击沉的船上,真的有毒品吗?船上的人员是否持有武器,构成了所谓的“迫在眉睫的威胁”?美军是否尝试过拦截,但失败了?

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全部缺失。透明度的匮乏,让“国家自卫”的说法沦为一张可以无限透支的空白支票。更有消息人士透露,部分被袭击的船只在遭受致命打击时,甚至处于静止状态或正在转向。这让美方关于“直接威胁”的说法,显得荒谬且难以自圆其说。

最尴尬的皇家海军军官

英国的退出,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切割。多年来,伦敦与华盛顿在加勒比海的禁毒合作一直很顺畅。英国提供情报,协助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执法。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法”,目标是“捕”,终点是“审”。

但从9月份开始,当合作方从海岸警卫队变为美国海军,行动从执法变为军事打击,英国情报官员们感到不寒而栗。他们提供的定位信息,不再是用于引导执法船进行拦截,而是可能直接变成无人机的“死亡坐标”。英国不想,也不能让自己的情报成为这场“法外杀戮”的瞄准镜。

这场政治风波,最终戏剧性地聚焦在了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欧文·朗,一名英国皇家海军的中校,此刻正在“福特”号航母打击群中的“温斯顿·丘吉尔”号导弹驱逐舰上服役。他是英美军事交流项目的一员,担任着这艘美军战舰的导航员。

他的处境无比尴尬。他的祖国刚刚公开谴责了这支舰队正在执行或准备执行的任务是非法的,而他本人,却身在这支舰队的核心,穿着英国军装在美国战舰上工作。他个人的窘境,成为了英美“特殊关系”出现深刻裂痕的最真实、最讽刺的写照。

这种不信任并非凭空而来。据《纽约时报》报道,就在不久前的5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卡什·帕特尔访问伦敦时,还曾当面向英国军情五处(MI5)负责人承诺,会保住一名驻伦敦的美国情报官员的职位。然而他前脚刚走,那个职位后脚就被取消了。这让军情五处的官员们感到“难以置信”。信任的种子,早已在猜疑中枯萎。

英国的行动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美国的另一个重要盟友哥伦比亚,其总统佩特罗立场鲜明地宣布,只要致命打击一天不停止,情报共享就一天不恢复。北边的加拿大也迅速与美军行动撇清关系,明确告知美方,加拿大提供的情报绝不能被用于致命打击的目标选择。昔日围绕在美国身边的禁毒联盟,正在土崩瓦解。

结语

英国与哥伦比亚的“背叛”,不是对禁毒事业的放弃,恰恰相反,这是在守护禁毒事业的法治根基。它们是在对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危险逻辑,进行一场清醒的、必要的抵制。情报合作的本质是信任,而所有信任都必须锚定在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则之上。一旦行动脱离了法治的轨道,信任便会瞬间崩塌。

这场风波的核心,从来不是要不要打击毒品走私,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击。当一个国家可以单方面将一群人定义为“恐怖分子”,并绕开所有法律程序就地格杀时,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就被打开了。今天这个标签可以贴给加勒比海上的“贩毒者”,明天它就可能被贴在任何地方、任何被强权视为“威胁”的群体身上。

用子弹禁毒,看似高效,实则饮鸩止渴。它在摧毁毒贩的同时,也无情地腐蚀着法治本身。赢得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战役,最终却输掉了赖以生存的规则,这或许才是最不可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