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雅鲁藏布江最近成了全国热搜的主角。上游风吹云动,下游却闹腾得出奇。这一回不是因为神山圣湖,也不是旅游热,而是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的“大工程”开工。消息一出,全国各地媒体连夜连轴转,网上讨论区堆满了转发点赞。可没想到,最先冲出来抢镜头的,偏偏是印度那档子事。
你要问熟悉南亚局势的老朋友,现在这种事怎么说?说实话,印度向来喜欢在咱家门口刷存在感。可这次雅鲁藏布江项目一敲锤,印度官方却罕见地安静下来——社交平台像突然断了网,平时喜欢摆长篇大论的将军们一个个好像被堵住了嗓子。
风平浪静是官方,闹腾的却是媒体。最戏剧性一幕属于某家印度电视台的女主持,帕尔基,镜头前侃侃而谈,说到兴奋处居然带头“出招”建议印度空军飞到工地上空,“扔几枚大的”——这话说得眉飞色舞,好像把大片拍到新闻联播。可惜台下的印军高层听了只皱眉不吭声,网民一头雾水,难辨这算是煽情还是煽风点火。说狠话容易,实现起来可不是镜头一开那么简单。
站在军事迷的角度,冷静想想——印度空军真有本事飞到咱工地上扔炸弹?别说飞,光是飞近边界就难。印军这些年嘴炮不少,真刀实枪的场面却只敢在冷兵器里“转圈圈”。前几年那几次边境摩擦,打得热烈,武器却“返璞归真”;舆论热度还未散,印军将领嘴硬,实际动作却步步收缩。
实力才是嘴硬的底气。翻开最近南亚空战档案,印巴一回合,巴基斯坦空军凭几架歼-10CE轻松反超;结果怎么样?印度舆论一边说“不服”,一边却默认了现实——自己这一摊各国拼凑的武器,跟咱家“自家出厂”的装备,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嘴硬可以,心里那点自知之明挥之不去。
这几年,局势看似复杂,其实各自都心知肚明。印度国防外长前后脚访华,表面你来我往,骨子里还是希望坐下来聊一聊。只要人坐下了,桌子摆开了,再大的分歧也能有转圜空间。这一点,东亚人比谁都明白。
新电站一旦建成,下游流经腹地,年发电量大到自家都用不完。到时候,除了满足自给,剩下的还能出口,说不准哪天印度发展的工业,还真用得上从“邻居”买点电。这就像小时候巷子里打水仗,嘴上叫得狠,真缺水时还得靠隔壁邻居帮忙。地理形势摆着,南亚谁也搬不走谁,吵归吵,终究是在一锅饭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就是现实。有些印度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也可以理解。但与其总想着设卡拆桥,何不大大方方学学共赢?毕竟两国谁都搬不了家,抬手握手,远比隔空喊话更靠谱。那些整天在电视上高喊要“用行动证明”的主持人,不过是掌握流量密码的小丑;挑动情绪赚眼球而已,真正拍板的将军们其实比谁都清楚真实分量。
做大国,最核心的底气其实很朴素自家有本事了,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你怎么看雅鲁藏布江这场“闹剧”?你最关注的是什么——工程本身,还是那些隔岸观火的声音?你觉得邻里之间怎么相处才最有长远格局?欢迎留言聊聊,让我们一起把想法写进“水流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