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很容易爆发,而和平却不容易维持。战争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而战后的和平却不容易到来,甚至总是迟到。为什么和平总是迟到?
本来人与人之间就有着认知的不同,存在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导致人们不能互相认同,甚至出现意见分歧,最终引发肢体冲突,甚至引发大规模战争。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都不同,认识的世界也不同。虽然客观世界摆在哪里,但每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主观世界里。因为每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时候,都会把主观情感移注到世界中,让世界中的事物带有个人的情感。同样是一栋楼房,有人认为楼房是用来住的,有人认为楼房是用来买卖的,有人认为楼房应该拆掉,有人认为楼房内应该布线,怎样走线已经了然于胸。认识楼房的角度不同,对楼房产生的认识和情感也不同。认识他人更是如此,很多人都存在认知偏见,依照自己的印象来认识他人,而且要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当他人不认同的时候,就要劝说他人,让他人认同。当每个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而且很多人之间产生了认知偏差,由认知偏差产生了矛盾,有矛盾引发冲突。当人类还在类人猿阶段的时候,很可能因为争夺水源和食物而打斗,争夺交配对象打斗,争夺领导地位打动,谁厉害谁就能够胜出,获得更多的优质生存资源。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丛林法则盛行。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都是为了争夺优质社会资源。
部落之间的战争发生之后,没有所谓的正义与否,而所谓的正义基本上都是统治阶级提出来的,哪怕侵略别的部落,也仍然打着正义的旗号。俗话说“春秋无义战”,就是这么回事,而孔子偏偏兜售“仁”的学说,却只能如丧家之犬,游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最终失败而归。儒家集大成者孟子兜售“仁义”的学说,虽然加上了“义”的思想,但也仍然不被重视。后代统治者改造了儒家学说,剔除了民本主义思想,形成了礼教体系,要人们“存天理,灭人欲。”礼教体系束缚人们的思想,甚至摧残人的创造力,最终把人们框定在毫无创造能力的范围内。人们只能听从国君的号令,一旦发动战争,就认为国君说的是对的,自己这一方占有绝对的正义属性,而敌人是非正义的,甚至是妖魔鬼怪。就好像统治阶级宣扬的仙佛概念一样,和魔鬼势不两立,见到魔鬼就要降服,而所谓的魔鬼大多是被统治阶级污名化的政治对手。这种神权统治的思想很容易影响所有人,也很容易让底层劳动人民失去判别是非的能力。当一个国家的君主要发动战争的时候,就要善于搞内部团结,清除内部的叛乱分子,哪怕内部的贪官污吏非常多,也仍然要清除干净,同时还要干一些民生工程,处理几件大案要案,以求大快人心,聚拢人心。
“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古代就有,到了现在仍然存在。人性里面有好斗的因素,即便是一个国君,也仍然有好斗的属性,但这种好斗的属性经过社会化改造以后,变成了逐利的行为。国君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就可以悍然发动战争,侵略别的国家领地,掠夺他们的资源和人口,最终做大做强。这种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的能力是国君具备的,其他人似乎并不能提反对意见,也不能左右这种形势。按理说,社会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类应该通过空前的协作,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认识上的偏差,发生利益方面的角逐,最终由竞争发展成征服和反对征服。通过自身勤勤恳恳的劳动,很难积攒巨额财富,而且自身会受罪。倘若有投机主义思想,可以靠抢劫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抢劫又是群体行为,不会被法律惩罚,也不会被其他人惩罚,那么这种抢劫行为放到国与国之间,就是正当的。也就是说,当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整个国家的人们都要为战争做准备,法律都要授予战争的合法性,而反对战争的人可以游行,可以示威,但并不一定获得好的结果。
战争不是老百姓发动的,而是国君发动的,冲锋陷阵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国君和大臣不会冲锋在前。一旦发生战争,就会生灵涂炭,遭受最严重损害的还是老百姓,统治阶级的人员并不会遭受重创。战争过后,会形成和平状态,而这种和平是靠战争获得的。倘若一个国家实力非常雄厚,能否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持续维持和平状态?这种状态是很难的,因为一个国家强大之后,就很可能要征服其他弱小的国家,因为强大的国家人口会逐渐增多,经济发展迅速,要努力对外扩张,获取更多的资源,不然就很可能会有资源枯竭,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为了转嫁这种危机,就可以悍然发动战争,起码可以刺激国内生产,把危机转嫁到别的国家。几乎所有国家的国君都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都要牟利,甚至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要发动战争,而且不择手段。有超级大国居然贩卖武器,还要挑起其他国之间的战争,由此才可以在贩卖武器的过程中大赚特赚,同时拥有很强大的军事能力,可以干涉别国内政,最终要充当世界警察,其实经济完全靠寄生模式发展。一旦发生战争,和平就遥遥无期了,除非战争停止之后,和平可以暂时维持几十年,但也仅限于局部维持。
在利益的驱动下,战争时有发生,和平总是迟到,而维护世界和平上百年,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只能在局部范围内维持和平状态,同时国家要自立自强,防止外敌的入侵,不然只是讲究仁义,就很可能像宋襄公那样,讲究仁义而亡国。和平要靠武力来维持,不是靠儒家仁义道德那一套说教来维持,也不是靠谴责战争来维持。说到底,和平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维持,不是说说就能维持的,而总是迟到的和平尤其显得珍贵,就像总是迟到的正义一样,虽然迟到了,但还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