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东京,一套市中心的普通公寓,售价高达8000万日元,那时的日本人信心爆棚,谁都觉得“买房稳赚”,而银行更是鼓励贷款,甚至主动找上门推销。
30年过去了,当年的房奴,如今还清房贷了吗?那些房子还值钱吗?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这一切,对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一点警示意义?
日本的“失落三十年”,不是一句空话,它从房市开始,到经济凋敝,再到社会信心崩塌,全程记录着一个国家从巅峰走向低谷的全过程。
而中国,正站在房地产换挡的关键节点上,路径不同,问题却有些眼熟,接下来,我们就从当年的日本房奴讲起,看清一场泡沫背后的真相,也摸清我们自己的路到底怎么走才更稳。
东京曾经卖得比纽约贵,结果呢?
如果你穿越到1989年,站在东京银座,随便指一块地,它的价格很可能就是曼哈顿同样地块的三倍,那时候的日本人,疯狂到什么程度?
有人说,“卖掉东京,能买下整个美国”,这句话听着夸张,但在当时的媒体上,它可是真实出现过的标题,为什么会这样?
一切的起点,是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国为了压低美元汇率,让日元升值,结果日本被迫接招,日元升值之后,日本出口受挫,经济开始吃紧。
为了稳住局面,日本央行放水,利率一路下调,钱太便宜,大家开始投资,当时投资最火的就是房地产。
银行也不傻,他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只要地价还在涨,贷款额度就能扩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借更多的钱,去买更贵的房子。
地价越涨,贷款越多,贷款越多,地价涨得越快,就这样,泡沫被吹到了天上,东京的住宅均价一度达到每平方米200万日元。
而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年收入500万日元,连吃饭都不顾,要攒40年,才买得起一套100平的房子。
房价崩了,贷款却还在
不过泡沫不可能一直吹下去,1991年,日本政府终于出手了,加息、限贷、收紧银根,泡沫瞬间破裂,东京的房价直接从高点暴跌75%。
曾经8000万日元的公寓,最后只值2000万日元,可贷款呢?并没有同步减少,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房子贬值了,但债务还在那里,大量家庭“资不抵债”,账面财富一夜之间归零,更惨的是,日本的工资也不涨了。
1997年,日本职工平均月薪是33万日元,到了2023年,反而降到了28万日元,收入下来了,但房贷还在。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有统计显示,日本人平均还清房贷的年龄是73岁,部分银行甚至允许延迟到85岁还清。
你要是今天去日本旅行,会发现日本人的生活很“克制”,不奢侈、不浪费,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结婚、不买车、不生孩子。
这背后,其实就是房地产泡沫留下的后遗症,在泡沫破裂后,日本社会开始集体性“消费降级”,超过60%的家庭选择节衣缩食,“断舍离”文化开始流行。
二手经济发展迅猛,不少人甚至以“零持有”为目标生活,你以为他们是环保?其实是没得选。
在1991年到2010年之间,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累计下跌了65%,整个国家缩水了1500万亿日元的财富,相当于三个年度GDP。
社会信心也被击穿,离婚率暴涨,“啃老族”增多,年轻人丧失了对未来的期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低欲望社会”: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
日本政府也不是没想过办法,零利率、负利率、财政刺激,全都用过,可结果呢?消费就是提不起来,房地产也没有起色。
中国会不会重演日本的悲剧?
咱们来看一下现实,2022年,中国房地产贷款余额高达38.8万亿,占整个金融系统的近七成,居民的财富,大多数也都压在房子上。
这跟当年的日本,确实有些像,但再仔细看,就会发现本质不一样,第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没结束。
日本当年城镇化率已经到了93%,基本没增量空间,而中国目前是65%,还有大批人口正往城市迁移,这就意味着,对住房的刚需还在。
第二,中国经济结构更有弹性,日本90年代基本靠传统制造业,在泡沫破裂后,缺乏新引擎。
而中国现在有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个新产业支撑,GDP增速仍然维持在5%以上,这是日本当年做不到的。
第三,中国的政策节奏更稳,日本当年一刀切,加息收紧,直接刺破泡沫,导致“硬着陆”。
而中国正在采取“软着陆”的方式,逐步松绑限购、下调利率、保障交楼,同时支持刚需,比如,首套房利率已经降到3.05%,公积金贷款利率2.85%,多地首付比例降到15%。
我们不是不调整,而是有节奏地调整,中国房地产未来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从“炒资产”,转向“保民生”。
未来的核心是“房住不炒”,但也不是“房住别买”,国家正推动商品房和保障房“双轨并行”,一边满足刚需,一边打击投机。
比如,2025年起,全国将落地4.4万亿的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这不仅能稳住房价,也能稳住就业、稳住金融系统。
说白了,中国不想重演日本的故事,日本当年是“资产泡沫+政策急刹车+人口老龄化”三重打击,而中国正在用“产业升级+政策引导+城镇化红利”来对冲风险。
30年过去了,当年在东京背着房贷的年轻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有人房子贬值,有人贷款还没还完,但更多人,早已不再相信买房能改变命运了。
这就是日本的故事,而我们,不能照搬日本的老路,更不能迷信所谓“市场自我修复”的幻觉,中国走的是自己的路,是一条更稳、更宽、更有未来的路。
房子,不该是家庭的负担,而是城市的基础,房地产,不该是财富的收割机,而应该是共同富裕的支撑点,看清日本,才能走好中国。
信息来源:日本房价:从泡沫顶点到失去的三十年 金融界2023-04-21 17:39
日本的正面与侧面——泡沫之后的经济与资产价格 第一财经2024-03-15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