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白宫握手言和?且慢欢呼!
特朗普高举双手,笑容满面地站在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中间,仿佛刚完成一场世纪调停。35年的血仇敌意,似乎在他魔术师般的手腕下烟消云散。 两国领导人甚至当场提议提名他竞逐诺贝尔和平奖。但翻开这份《关于和平道路的联合声明》,里面写满的究竟是和平的曙光,还是又一场特朗普式的政治投机秀?
一、白宫签字仪式的“戏剧性胜利”
2025年8月8日,华盛顿白宫上演了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大戏。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在特朗普见证下草签联合声明,宣称“结束35年敌对关系”。 特朗普高调宣称:“现在他们是朋友了!”现场闪光灯不断,西方媒体迅速将这一刻包装为“美国终结俄伊地区霸权的里程碑”。
然而,这份声明仅是框架性文件,未涉及核心争议解决方案。 两国承诺“尊重领土完整”“放弃武力”,却对纳卡归属、战俘遣返等实质矛盾避而不谈。 更讽刺的是,签字仪式后仅三天,阿塞拜疆外交部公开重申对亚美尼亚境内苏尼克省的主权声索,称其为“西阿塞拜疆”——直接踩踏了声明中“领土不可侵犯”的条款。
二、“特朗普之路”:主权换来的走廊
协议最核心的交易藏在“特朗普国际和平与繁荣之路”(TRIPP)项目中。 这条长43公里、穿越亚美尼亚休尼克省的运输走廊,将连接阿塞拜疆本土与飞地纳希切万。 美国以“担保人”身份拿下99年独家开发权,并转租给私营财团运营。 据披露,美国公司分走40%收益,而主权方亚美尼亚仅获30%。
阿塞拜疆是最大赢家。 其坚持二十年的“赞格祖尔走廊”计划借TRIPP落地,不仅打通中亚至土耳其的贸易动脉,更强化“突厥国家联盟”的地缘纽带。 而亚美尼亚被迫让渡主权:走廊区域虽名义归属该国,实际享有治外法权——免关税、免签证、不受边境管制。 这相当于在亚领土插入“国中之国”。
三、地缘暗战:谁在幕后推波助澜?
特朗普的“和平魔术”背后,是多方势力的博弈算计:
俄罗斯的失势与反击:俄外交部表面“欢迎和平”,却强调“俄方前期奠定的基础”,并警告域外势力“勿制造新冲突”。 此前俄因深陷乌克兰战场,放任阿塞拜疆2023年武力夺回纳卡,导致传统盟友亚美尼亚转向美国。 但俄仍握有筹码——若切断对亚天然气供应,埃里温冬季将陷入瘫痪。
伊朗的激烈反抗:TRIPP走廊紧贴伊朗边境,革命卫队已在西北部增兵。 最高领袖顾问韦拉亚提放话:“无论俄罗斯是否支持,伊朗将阻止走廊建设,这里将成为特朗普雇佣兵的葬身之地! ”
土耳其的隐形操盘:埃尔多安力推“突厥走廊”计划,借美国之手施压亚美尼亚开放通道。 土方提供无人机、情报支持,助阿塞拜疆在战场上取胜,再以“和平”名义收割战略红利。
四、“双赢”假象下的致命裂痕
特朗普宣称协议让“双方都赢了”,但现实截然相反:
亚美尼亚的屈辱妥协:总理帕希尼扬以“融入欧洲”为口号,默认主权让渡,但国内支持率暴跌至13%。 反对派斥责其“卖国”,前总统科恰良动员民众抗议:“休尼克省是亚美尼亚不可分割的领土! ”而协议承诺的“共同使用运输通道”条款,未写明阿方需对等开放边境,恐成空头支票。
阿塞拜疆的得寸进尺:总统阿利耶夫一面签和平协议,一面在国内宣扬“收复西阿塞拜疆”(即亚美尼亚领土)。 更危险的是,协议间接推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解散——该机构本是纳卡问题唯一国际调解机制。其消亡意味着阿塞拜疆可单方面定义争议领土归属。
五、诺贝尔奖与“镀金和平”的生意经
特朗普的急切斡旋难掩政治算计:
诺贝尔奖冲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已为其提名诺奖。 亚阿领导人“主动提议”再添筹码。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自夸:“过去许多领导人尝试结束战争都未成功,直到我来了! ”
资本开路的地缘生意:TRIPP走廊本质是美国资本渗透高加索的跳板。 协议签署后,白宫同步解除对阿塞拜疆的防务限制,为军售开绿灯;能源企业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已着手评估里海油气经走廊出口的可行性。
六、历史伤痕:一纸协议难愈的伤口
1988年,苏联学者在纳卡调研时发现:亚阿民众被系统性隔离——禁止通婚、分校授课、连足球队都按民族分割。 这种割裂最终引爆战争。而今,特朗普的“速成和平”无视深层次民族仇恨:亚美尼亚难民仍被禁止返回纳卡故乡;阿塞拜疆教科书继续将亚族塑造成“侵略者”。
协议墨迹未干,两国边境已传枪声。 2025年8月11日,阿塞拜疆士兵越境巡逻引发亚军开火示警。 当特朗普陶醉于“和平缔造者”人设时,高加索的火药桶引信仍在嘶嘶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