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个人力量,战胜中国队,MVP实至名归,崔永熙或许是对的

发布日期:2025-08-20 15:54    点击次数:64

一场球赛,能让人坐在沙发上跳起来,能让人啃着瓜子突然失手。这就是2024年男篮亚洲杯决赛,澳大利亚和中国队斗到最后一秒,90比89,谁没被这比分气得肝疼?你说一分,能不能再小点?能不能再大点?可就偏偏卡在这,还真就差这么一下。

大家都在看郭士强带的中国队,年轻人多,有冲劲,敢闯。但最要命的,关键时刻,没人能挺身而出。杨瀚森本来最被寄予厚望,结果人家刚被开拓者选走,没归队。没有箭头人物,整场像缺了魂。问问谁不心疼?

澳大利亚这边,天赋班底厚。加洛韦这小子,才22岁。以前在NBA雄鹿队混过,现在回来了,直接干翻全场。你说他厉害吧,他就是厉害。三分球像装了瞄准镜,投啥进啥。全场23分,关键时刻一投,直接把中国队压下去了。要说中国队防守不到位?也不是。人家就是有本事,管你怎么变招,都能找机会出手。

其实,澳大利亚这队,除了加洛韦,其他人三分也就那样,14投才进俩。全靠一个人撑门面。这么一对比,中国队的失落感更重。网友都说,要不是加洛韦,冠军就是中国队的了。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加洛韦不是那种“天生王者”,NBA也没混出啥大名堂,顶多就是个饮水机球员。但人家敢闯,敢拼。你说他是体系产物也行,也可以说他就是天赋过人。可到底是哪种?球迷吵翻天,有说澳大利亚青训牛,有说中国队漏防,这道理真说得清吗?数据明摆着,六场比赛,场均15.7分,三分命中率64.3%。这数字,扔到NBA都能做“顶级射手”。咋解释?

中国男篮这边,郭士强带队,拼劲不差,就是经验浅。好多关键球,处理得不够老练。缺了杨瀚森,缺个“大哥”,一到关键时刻,有劲使不上。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但关键时刻就得有个人站出来。要是有个能收割的人,结果是不是不一样?网友有的说年轻队伍需要时间,有的说再练几年就能行。可有多少人等得起“再练几年”?

说到亚洲篮球,这些年澳大利亚加入后,格局都变了。谁还记得以前中国队、伊朗队、韩国队那种轮流坐庄的日子?现在澳大利亚来了,几乎场场有惊喜。你说他们是“降维打击”吗?也别抱怨规则,能进来就得拼,要么你也往上冲。

还有人吐槽,亚洲顶级赛事被澳大利亚球员刷榜,其他队还能有动力吗?心理上是不是被压住了?总得有“塔尖”,不然怎么刺激大家往上爬。有人说该多让本土球员去海外打球,见见世面。可真能出去的有几个?是不是还得靠自己苦练?

崔永熙这个名字,最近也火了。伤病让他缺席了国家队名单,但他没歇着,拍视频、训练、恢复,想去NBA试试。有人觉得他“痴心妄想”,可谁能保证下一个惊喜不是他?加洛韦都能逆袭,崔永熙拼一把怎么了?人生不搏一回,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

归根结底,这场亚洲杯决赛,给中国男篮和球迷上了一课。拼劲有了,经验还差点,关键时刻不能只等“天才”冒头,也得整体提升。亚洲篮球的天花板每年都在变,你说它高,它就高。谁能打出来,谁就是“主角”。别总盯着别人,自己也得往前冲。

网友议论也没消停过。有的说加洛韦一人改变全局,有的说中国队应该多练团队配合。有人喊,别老看“天才”,要脚踏实地。也有人说,澳大利亚就是亚洲篮球的镜子,谁照谁心里都有数。

咱们说说现实,这场球输得不冤。中国队拼到最后一秒,输一分,心疼归心疼,还是得认。澳大利亚凭实力拿冠军,没啥好说的。但这场球给中国篮球提了个醒,别让自己变成“背景板”,该拼的还是得拼。

到底下一次亚洲杯,谁能站出来?如果又冒出个“加洛韦”,中国男篮是不是还只能感叹差一点?亚洲篮球的新主角,到底是谁?你说,是不是该在评论区吵一吵?

最后谁都想问一句:中国队到底差在哪?是实力不够,还是心气没到?下次再遇见这种比赛,是不是就该轮到我们逆袭了?亚洲篮球的天花板,到底是谁在刷新?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