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儿个我刚忙完手头的事,坐下来喝口茶,刷了会儿新闻,正好看到个话题,挺让我琢磨的。你也知道,我这人平时就爱瞎想,特别是历史地理这块儿,一沾上就停不住。这不,刚看到台湾那边一个叫赖岳谦的教授聊外东北的事,我就给套进去了。
外东北这地名,听着有点远,可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祖宗以前实实在在管过的地方。黑龙江北边,乌苏里江东边,还有那个库页岛,加一块儿得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那可是实打实的沃土啊。从唐朝、辽金、元朝到清朝,这地儿一直就在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里。1689年签的那个尼布楚条约,明明白白写着,这地方归中国。那时候清政府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底子还在,跟沙俄谈判,还能把边界划清楚。
可到了19世纪中叶,清廷自己都快散架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得稀巴烂,沙俄就在旁边瞅着,机会来了。1858年逼着签了个瑷珲条约,1860年又来个北京条约,直接就把这大片土地给划走了。那时候清政府哪还有力气争,只能认栽。后来1900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沙俄还想得寸进尺,搞个什么“黄俄罗斯计划”,想把长城以北都吞了,结果在日俄战争里被日本狠狠揍了一顿,这才消停了。可外东北这核心地盘,早就拿不回来了。
这事儿搁谁心里都不舒服,对吧?祖宗留下的地,就这么被人拿走了。可今天这赖教授提了个挺有意思的角度,他说你看当年沙俄不是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了吗?那地方可也不小,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比外东北还大。他这么一说,我还真去查了查。阿拉斯加那会儿是俄国人的殖民地,18世纪初从西伯利亚过去,主要是为了猎海獭皮毛赚钱。后来建了据点,成立了公司管着。可那地方太冷了,人待不住,到19世纪中叶,俄国人在那儿才三千来人。旁边英属加拿大都三百多万人了,美国更是人口爆炸。
更要命的是,1853年到1856年,沙俄跟英法打了个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死了四十多万人。这一仗打下来,沙俄就发现阿拉斯加太远了,万一英国人从加拿大动手,根本守不住。再加上毛皮生意也快到头了,没人愿意去,干脆一咬牙,1867年七百二十万美元卖给了美国,一平方公里才四块钱。这钱拿回去,还能缓解点国内压力。
赖教授拿这事儿比现在的俄罗斯,我觉得有点意思。沙俄那时候虽然打了败仗,但整体国力还在上升期,人口多,生育率高,地盘也大。可现在的俄罗斯不一样了。你看它远东那片地,六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才五百来万,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很多镇子都荒了,人往西边跑,往欧洲部分挤。政府搞了个“远东一公顷”送地的计划,今年上半年发了十万份,可真正扎根的没几个。
而且现在的国际压力比当年大得多。沙俄那时候主要对手是英国,现在俄罗斯面对的是整个西方集团,制裁一轮接一轮。经济上又特别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高科技和制造业跟不上。远东要发展,光靠自己不行,得靠外边投资,尤其是中国。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就超了一千二百亿美金,全年可能奔三千亿去了。中国在远东的项目占外资四成以上,修港口、铺管道,还搞技术合作。
你说俄罗斯不想发展远东吗?想啊。从2014年开始搞远东特区,现在有二十个了,今年上半年企业超过五千家,税收也优惠。每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办东方经济论坛,今年九月又要开,主题是和平合作。可问题是,人还是留不住。人都往西边跑,远东越来越空。
我琢磨着,外东北这地方对俄罗斯来说,占它国土面积三分之一,资源也丰富,战略位置重要,不会轻易放手。可如果长期投入多、产出少,加上西方压力不减,它会不会像当年卖阿拉斯加那样,把精力收回来,专注欧洲本土?这谁也说不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有时候真会押类似的韵脚。
对中国来说,现在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合作项目加深影响,从修路到建高铁,一步步推进。今年刚签了天然气和高铁协议,还加了绿色开发的内容,说明不只是挖资源,还想搞点长远的。中俄关系稳,又有共同利益,这种合作比对抗强得多。
外东北能不能回来,现在看还是个遥远的话题。但国际格局在变,力量对比也在变。一百多年前的事,不能决定一百年后的事。只要咱们稳住阵脚,搞好发展,加强合作,有些事,说不定哪天就出现了转机。土地的事,从来不只是地图上的线条,更是实力、时机和人心的综合结果。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这事儿搁你身上,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外东北这地方,还有没有可能?还是说,就这么一直耗着?我挺想听听你的看法。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