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估计没料到,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展开空袭,结果引发了国际范围的强烈谴责!俄罗斯更是第一时间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就连美国也忍不住出声反应了。
事后,以色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我们干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把军事行动延伸到海湾国家,不单是简单的打击,更是在挑战中东地区原有的外交格局和脆弱的和平局势!
俄罗斯外长一得知情况,就马上打电话给卡塔尔首相,在通话中直接把以色列批评成“搞国家恐怖主义”的帮凶。
至于美国嘛,讲话倒像是糊里糊涂的,特朗普一开始说“没同意”,过不了多久又改口承认“早就知道这事了”。
到底啥猫腻在里头呢?要是俄罗斯和卡塔尔再多串个门儿,美国在中东的那点霸权还能撑多久?
正谈停火呢,会议室被炸了?
刚那会儿,哈马斯高层正忙着商量美国提的加沙停火计划,结果以色列突然来个突袭,把谈判现场给炸掉了。
哈马斯的反应满是愤怒和疑虑。在他们看来,这事压根儿就不是巧合,而是一场由美国和以色列联手安排的“鸿门宴”,目的就是想把他们的成员给钩了。
卡塔尔总理谢赫·穆罕默德直言,这举动简直就是“公然侵犯”,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规则。卡塔尔在国际上扮演着挺复杂的角色,不光是为哈马斯提供了办公场所,还被普遍认可为调解方。而且,他们境内还驻扎着重要的美军基地。
以色列这次轰炸,完全没顾及到那种微妙的平衡,真是把关系搞得更紧张了。
卡塔尔的愤怒不仅因为自己主权受到侵害,还在于美国那所谓“事后通知”的虚假承诺——美方一口说是“提前警示”,結果多哈当场揭穿,展现出美国在盟友间“双标”的真实面孔。
一边希望靠卡塔尔来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一边又默许以色列损害自己利益,这种矛盾让卡塔尔和美国之间的信任变得越来越脆弱。
让卡塔尔更难接受的是,美国竟然说曾“提前警告”,结果多哈方面公开反驳,指出美方的联络是在袭击之后才发生的,这不就是事后通知嘛。这一套做法,让卡塔尔觉得自己从一个调解者,变成了冲突的直接受害者,心里挺难受的。
以色列的行动不断激起中东国家对“地区秩序自主”的渴望,这也在逐步削弱外来大国,特别是美国在这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丢人,俄罗斯得分!
白宫的境遇真是尴尬得不得了,他们居然不是从亲密的盟友以色列那里听到消息,而是靠自家军方的渠道才知道的详情。
当时的总统特朗普知道这事儿后,气得直接给内塔尼亚胡打了电话,据说用了“不赞成”甚至“强烈不赞成”这些词来表达他的不满。
不过,这通电话反倒像是亡羊补牢,帮不上什么忙。他们想扮演调停者,结果被外面的人看作是在推卸责任,信誉一下子跌得一塌糊涂,区域稳定器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就在华盛顿一筹莫展的时候,莫斯科反应迅速而果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立刻与卡塔尔外长取得联系,毫不犹豫地把以色列的行动称作“侵略行为”以及“对主权的严重侵犯”。
这样坚定又讲道理的立场,得到了卡塔尔方面的高度认可。
俄罗斯趁热打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在9月11日召开紧急会议,把事情从单纯的双边争端升到了国际层面。莫斯科方面显示出挺身而出的态度,不仅向卡塔尔的领导和百姓表达了全力支持,也满怀哀思地向遇难者家属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彰显了它的人文情怀和外交责任感。
这一动作走完,与美国的犹豫不决、尴尬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跟以色列相比,美国的作为可是更上一层楼喽,要不是美国一贯的撑腰,以色列恐怕也不敢轻易在中东到处惹事。甚至在以军空袭卡塔尔时,美军的加油机还在后面帮他们加油、续航,真是少见的紧密配合了。
美军的加油机为以色列军队的空袭“添力”这事儿,把美国口中那“中立调解者”的面具一下子撕开了,露出了他们“把盟友利益放第一、忽视国际规则”的真面目。这一幕也让美国所谓的“地区稳定器”形象一落千丈,信誉危机更加严重。
反过来看俄罗斯的反应,打得挺准,把握住了“美国失误”的空当:第一时间把以色列的行动定性为“侵略”就算了,还把它归为“国家恐怖主义”,与卡塔尔的感情和立场也更贴近了点。
不光是拿到了卡塔尔的认同,还向中东一圈的国家传达出了“俄罗斯是可以信赖的利益伙伴”的信息。
反正啊,偏心也得掌握点分寸,为了以色列得罪全世界,这么搞确实有点得不偿失。别光说卡塔尔,旁观的人都觉得他们这样做挺让人心凉的!
这次玩脱了?
以色列这套跨境打击的手法其实不是头一次用了。过去两年,他们打着国家安全的名义,已经对叙利亚、黎巴嫩、伊朗,甚至也门出手过不少次。就在多哈空袭前几天,以色列还敢大胆地袭击了也门的首都萨那。这一回,造成了挺严重的后果,有35人没命了,上百人受伤,局势一片混乱。
要说俄乌冲突,拖了快三年多了,俄罗斯从来没有对乌克兰平民地下手搞屠杀或者恐怖袭击,虽然中间难免有人伤亡,毕竟这李子树上掉馅儿儿,难免会有平民牺牲。
这事儿并不能说俄乌冲突比巴以争议大,但毕竟战争中也是要讲底线的。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和当年德国对他们的屠杀到底差在哪?
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却还嘴上说是为了正义?世上哪有这种理啊。
一个涉及面很大的“国际谴责联盟”很快就形成了,彰显出世界各国的明显立场。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异口同声地表达了谴责。
更让人头疼的是,平日里一直是以色列传统西方盟友的英国、法国这次居然罕见地发声,劝大家都能收敛点,别再激化冲突了。
以色列完全打破了巴以和平对话的根基——在哈马斯眼里,这变成了“鸿门宴”,而卡塔尔由调解者变成了受害者,今后任何外交努力都可能因为“信任崩溃”而难以继续进行。
结语
美国对以色列的过度放任,加上自身应对上的失误,势必会让它在中东的信誉变得更虚一些。要是卡塔尔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关系越走越近,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恐怕会遇到更大麻烦。
以色列的“冒险主义”或许会带来一连串的反应,要是其他中东国家也打起“反制”的旗号搞起单边举动,这个本来就乱哄哄的地区,可能会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和平的曙光还能看到吗?
面对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世界得作出抉择:到底是放任这种危险的单边行动不管呢,还是要共同努力维护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威严?
那些自夸为“民主灯塔”的政府,为什么对平民受难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