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联储可能“扩表”!

发布日期:2025-11-21 22:59    点击次数:84

当市场还在猜测美联储何时结束缩表时,美国银行却给出了更惊人的预测:美联储可能即将开启5000亿美元的“扩表”行动,为全球市场注入新一轮流动性。

在10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结束量化紧缩(QT)已成为市场普遍预期。但美国银行分析师马克·卡巴纳和凯蒂·克雷格在10月27日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观点:美联储可能需要通过购买国债或启动定期公开市场操作来补充银行体系储备金,规模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

这一预期源于货币市场日益严峻的资金压力。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从2022年近9万亿美元的峰值缩减至目前的6.6万亿美元,累计缩减2.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银行准备金已降至2.93万亿美元,创下自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预示着流动性环境可能已经过度收紧。

一、政策转折点:从紧缩到宽松的惊人转变

美联储正站在货币政策的历史转折点上。不仅量化紧缩政策即将结束,更激进的流动性注入措施可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美国银行在研报中明确指出,美联储重建“充裕”储备金的唯一途径是增加流动性。该行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FOMC会议上推出隔夜和定期回购操作,利率分别设定在超额准备金利率上方5个基点和10个基点,规模达5000亿美元。

这一预测的背后是货币市场出现的多重预警信号。美联储常设回购工具的适度且常态化使用,表明此前充裕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正逐渐收紧。部分银行贷款机构甚至动用了联邦后备融资机制,其规模达到疫情期间的水平。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债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美国国家债务已突破38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预计达1.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超过国防预算。在如此沉重的债务压力下,维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已成为美联储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流动性危机:重蹈2019年覆辙的担忧

美联储官员们对2019年的教训记忆犹新——当时过度抽离流动性导致隔夜利率骤升300个基点,迫使美联储紧急重启资产购买。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货币市场利率已出现意外且时而剧烈的上涨,包括美联储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附卖回协议机制作为流动性指标已几乎见底,而近期美国短期公债发行潮更加剧了资金紧张。

美国银行分析师卡巴纳直言,美联储已让过多准备金流失,本质上“已越过停泊点”,必须增购国库券以向市场补充流动性。他进一步警告,美联储需要采取行动防止储备金过度流失,避免重演2019年回购市场剧烈波动的情景。

美联储内部对此已有共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月稍早在费城演说时曾暗示,缩表可能于“未来数月”结束。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则将当前的缩表过程比作“渡轮减速进港,以便更精准停靠码头”。

三、市场影响:流动性转向将如何重塑资产格局

若美联储真的转向“扩表”,将对全球资产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银行分析,在超额准备金利率上方5个基点的定期公开市场操作将限制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和三方一般抵押品回购利率的上行空间。这一操作应会扩大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利差,并支撑2-5年期互换利差。

风险资产可能将定期公开市场操作或永久性公开市场操作视为金融压抑和风险偏好回升的信号。麦格理集团全球利率策略师蒂埃里·威兹曼表示,部分交易员可能将结束量化紧缩解读为又一项刺激经济的政策举措。

更为根本的是,这一转变可能重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北方信托首席美国经济学家瑞安·博伊尔分析,鲍威尔或许将资产负债表问题视为其明年五月任期结束前最后待办事项。他强调:“将资产负债表维持在稳定状态,将使其继任者难以调整使用方式,直至下一场危机重新开启这条路径。”

从哲学视角看,美联储的政策循环恰如中国古代“张弛之道”的现代演绎——过度紧缩必然引发宽松,极端扩张终将回归收敛。这种周期性波动体现了金融政策的本质局限性:它永远在通胀与通缩、增长与衰退之间寻找动态平衡。

美国银行关于美联储可能“扩表”的预测,不仅是一次政策的前瞻判断,更揭示了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矛盾——债务经济需要持续流动性注入才能维持稳定。

在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背景下,美联储的政策转变将牵动全球资本流向,重塑资产定价格局。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一转变的深层意义,比单纯追逐短期市场波动更为重要。

#美联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