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些事儿,看着是山穷水尽,其实墙角边上还藏着条活路,只是开门的人不敢走。
1949年初,蒋介石的地图上,大片的江山都已经被涂上了另一种颜色,他就像个输光了家底的赌徒,手里只剩下最后几块零钱。
就在他准备卷铺盖去台湾岛上过日子的时候,一份压在箱底、代号“毒蝎”的计划,其实能让他有另一番光景,一份能把整个西南边境搅得天翻地覆的计划。
时间往前倒一年,1948年8月,南京城里还是一片歌舞升平,但真正懂行的人,已经能闻到空气里那股子烧焦味了。
华中“剿总”副司令宋希濂,这个从黄埔军校出来的湖南汉子,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盘棋快下完了。
他没跟任何人打招呼,一个人悄悄跑到西安,见了“西北王”胡宗南。
胡宗南的公馆里,两个人关上门,没客套话,宋希濂直接把地图往桌上一铺。
那张图上,他的手指头点的不是什么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而是顺着四川、云南一路往西南划,最后戳在了中国和缅甸交界的那片深山老林里。
胡宗南当时就愣了。
他手底下几十万兵,是蒋介石手里最后一张像样的牌,正准备在四川盆地跟解放军摆开架势,拼个你死我活。
可宋希濂的意思是,别打了。
宋希濂的原话什么样,咱们现在没法听见,但他的意思很明白,总结起来就三步。
第一步,跑。
别在川陕平原上跟陈赓、贺龙他们硬碰硬,人家势头正旺,咱们的兵早就没了心气儿,这一打,就是白给。
得趁着解放军主力还没合围,把胡宗南这几十万人,加上他宋希濂自己的部队,完整地、一股脑地全拉到云南西部去。
这不叫撤退,叫战略转移。
第二步,占。
到了滇西,也别想着守城。
直接南下,把整个西双版纳控制住。
宋希濂当年在那儿待过四年,山山水水、哪个寨子有多少人、哪条小路能通到国外,他心里门儿清。
那地方,紧挨着缅甸、老挝、泰国,是个三不管地带,地形复杂得跟迷宫一样。
解放军的大部队进不去,进去了也展不开。
咱们就在这儿建立一个根据地,跟当年红军在井冈山一样。
第三步,钻。
要是在西双版纳也站不住脚了怎么办?
宋希濂连后路都想好了。
几十万大军,毫不犹豫,直接跨过国境线,钻进缅甸北部的丛林里。
那时候的缅甸,刚独立没多久,政府自己家里都乱成一锅粥,哪有闲工夫管边境上的事。
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国军正规军进去,那就跟狼进了羊圈一样,谁也挡不住。
胡宗南听得后背直冒冷汗。
这个计划太野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这哪是打仗,这简直就是要把几十万军队变成一股盘踞在国境线上的巨大武装集团,在境外另立山头。
但冷静下来一想,这招确实毒,也确实是条活路。
一旦这几十万人进了缅甸,这事儿就不是中国的内战了,立马就成了国际问题。
解放军再厉害,总不能直接打到别的国家去吧?
这就给他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可以喘口气,甚至还能勾搭上美国人,拿援助,在国外建立一个“反攻大陆”的基地。
胡宗南不敢自己做主,他把这份计划原封不动地用密码发给了南京的蒋介石。
这份计划书摆在蒋介石办公桌上的时候,三大战役还没打完,但他心里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
他面前也摆着一张地图,考虑的落脚点无非三个:大西南、海南岛、台湾。
守大西南,听着挺好,那儿是抗战的大后方,山高路险。
可蒋介石心里跟明镜似的,胡宗南那几十万人,看着人多枪多,其实就是个空架子。
这些年跟彭德怀打,就没占过什么便宜,兵的士气早就磨没了。
解放军真要下死力气打过来,所谓的“川陕防线”就是一层窗户纸。
去海南岛,也不行。
岛上本来就有冯白驹的琼崖纵队在活动,群众基础好得很。
几十万残兵败将上了岛,外面有解放军等着渡海,里头有游击队搅和,那就是个水深火热的牢笼,撑不了几天。
最后只剩下台湾。
隔着一道海峡,解放军的海军当时还不行,过不来。
岛上日本人经营了那么多年,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能自己活下去。
可选了台湾,就等于承认自己输了,彻底放弃了大陆,以后就只能隔着海遥望故土,当个“岛主”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宋希濂的“毒蝎”计划递了上来。
这就像是给一个快淹死的人,扔过来一根满是倒刺的木头,能救命,但也扎手。
从军事上看,这计划简直是神来之笔。
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了宋希濂的判断有多准。
几年后,李弥手下有个叫李国辉的团长,带着一千多残兵败将退到缅北,就那么点人,硬是发展成了一支几万人的队伍,在金三角地区呼风唤雨,让缅甸和泰国政府头疼了几十年。
要是当年宋希濂和胡宗南那几十万精锐进去,后果简直不敢想。
中国的西南边境,会多出一块流脓流血、永远也好不了的巨大伤疤。
可蒋介石把这份计划看了又看,最后批了两个字:不准。
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大西南是党国最后的希望,是反攻的基地,怎么能不打一仗就放弃?
这话说得好听,但懂他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他心里想的。
他怕的不是打输,他怕的是失控。
蒋介石这个人,一辈子玩的就是权术。
对他来说,江山可以丢,但军队的指挥权绝对不能丢。
胡宗南和宋希濂这几十万人,是他黄埔系的老底子,是他最后的本钱。
把这支军队放在大西南跟解放军决战,就算最后打光了,剩下的残兵败将还是听他蒋介石的,指挥权还在他手里。
可要是按宋希濂的计划办,这几十万人进了缅甸的深山老林,那可就真是天高皇帝远了。
在那种环境里,吃喝拉撒都得自己解决,跟土匪、毒贩、地方武装打交道。
时间一长,胡宗南和宋希濂,是会继续听他这个远在台湾的“总统”遥控指挥,还是会拥兵自重,在异国他乡当起自己的“土皇帝”?
这道选择题,答案太明显了。
蒋介石宁可把这支军队亲手送给解放军去消灭,也绝不能让它变成一个不受自己控制的独立王国。
他宁愿输掉整个天下,也绝不允许自己的手下出现一个新的、他管不了的军阀。
他害怕的,不是解放军,而是第二个“张作霖”或者“阎锡山”。
于是,历史就这么定了下来。
胡宗南遵照命令,在四川摆开决战的架势,结果被解放军摧枯拉朽一般打得稀里哗啦,几十万大军作鸟兽散。
宋希濂自己也被堵在了大渡河边,成了俘虏。
蒋介石坐着飞机,去了他最后的栖身之所。
那个狠辣的“毒蝎”计划,就这样被锁进了档案柜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宋希濂在大渡河边被俘后,最终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胡宗南则狼狈地逃到了台湾,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参考文献:
宋希濂. 《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6.
胡宗南口述,胡素珊、王正整理. 《胡宗南上将年谱》.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5.
师哲. 《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