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股市一片红火,黄金暴涨突破4100美元,特朗普的“全民发钱”计划点燃市场,但这一切狂欢背后,一个残酷反转正悄然上演: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竟在短短半个月内从67%暴跌至44.4%,市场情绪一夜入冬。
01 降息预期的“过山车”:从狂欢到惊醒
2025年11月10日的夜晚,全球市场曾一片沸腾。 意大利MIB指数飙升超过2%,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1.41%,黄金突破4100美元/盎司。 彼时,市场坚信美联储会在12月继续降息,延续9月、10月连续两次的宽松节奏。
然而,狂欢的泡沫很快被戳破。 截至11月16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骤降至44.4%,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则升至55.6%。 短短一个月内,市场预期从95%的乐观断崖式跌落。
这种逆转并非空穴来风。 11月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密集释放“鹰派”信号。 克利夫兰联储行长哈马克公开强调:“通胀顽固,除非经济出现重大变化,否则不支持进一步降息。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坦言,现在判断12月是否降息“为时过早”。 这些表态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市场的热情。
02 数据背后的三大“逆转逻辑”
就业市场比想象中顽强
10月美国“小非农”ADP就业数据新增4.2万人,远超预期的2.2万人,扭转了前两个月的下滑趋势。 美联储降息的重要理由本是“稳就业”,但就业市场的韧性让降息紧迫性大打折扣。
通胀黏性成了“拦路虎”
9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0%,仍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关键的是,美国政府停摆导致10月CPI和非农数据“永久性缺失”。 缺乏关键数据支撑,美联储如同在“数据盲飞”中决策,任何宽松举动都可能被视为冒险。
美联储内部分歧白热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坦言,官员们对12月降息“分歧很大”。 鸽派代表如理事米兰坚持应降息50个基点,而鹰派官员则警告“过早降息可能重蹈覆辙”。 这种内部分裂让市场陷入迷茫。
03 全球资产的“连锁反应”
美股科技股遭遇抛售
11月13日,纳斯达克指数大跌2.3%,创下10月10日以来最大跌幅。 对利率敏感的科技股首当其冲,部分AI概念股估值面临15%-20%的下修压力。 相反,道指因银行股受益于高利率环境,反而刷新历史新高。
黄金与加密货币“闪崩”
黄金从4200美元的历史高位回落,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更是剧烈波动。 美联储政策预期收紧促使资金回流美元资产,美元指数重新逼近100关口。 风险资产的“流动性盛宴”戛然而止。
A股市场承压
上证指数在突破4000点后尾盘跳水,外部风险偏好降温与内部获利盘兑现形成双重压力。华西证券指出,市场处于“寻找主线的迷茫期”,AI算力等热门题材持续性减弱,红利品种因避险情绪受青睐。
04 政策与市场的“终极博弈”
美联储的决策困境不仅源于数据缺失,还受制于政治压力。 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关税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而“全民发钱”的承诺虽点燃市场想象,却可能加剧债务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得不在抗通胀与稳经济之间“走钢丝”。
关键的是,12月议息会议前,市场仅剩两个参考依据:11月非农就业数据和11月CPI数据。 若CPI环比低于0.2%,降息概率可能反弹至75%;若高于0.4%,降息预期将彻底冰封。 这些数据将成为决定市场命运的“救命稻草”。
这场由预期驱动的狂欢,最终暴露了资本的脆弱性。 当美联储的“宽松叙事”被现实撕开裂缝,全球资产不得不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问题:如果降息只是海市蜃楼,当前的火热涨势究竟能靠什么支撑? 或许,答案早已藏在数据与政策的博弈中,等待下一个转折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