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重创之谜:现代战争如何精准锁定目标?

发布日期:2025-07-10 15:35    点击次数:94

深夜一声巨响,俄军代理军长当场殒命,乌军这记“精准斩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6月30号半夜,顿涅茨克市区突然炸响,英制“风暴之影”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愣愣扎进有色金属研究所大楼——里头正开作战会呢,第8近卫集团军代理军长戈里亚奇金,还有好几个俄军指挥官,全被埋进了废墟里。

这事儿最蹊跷的是,俄军的S-300防空系统愣是没反应。导弹顺着第聂伯河货运航道贴地飞,专挑雷达盲区钻,等俄军发现的时候,炸弹都落下来了。咱就说,这导弹能精准到分秒不差,乌军咋就知道戈里亚奇金那会儿准在那栋楼里开会?

您还别说,这手法跟以色列摩萨德太像了。我查了查,前两年伊朗军方高层在“商务洽谈”时遇袭,叙利亚战场上反对派指挥官突然被空袭,都是摩萨德的“杰作”——先渗透情报网,摸清目标的作息规律,再挑他们扎堆儿的时机动手。更邪乎的是,俄军上将洛巴诺夫在本土遇刺,虽然没实锤,但手法跟摩萨德“伪造会议、精准打击”的路数一模一样。这回乌军行动,从情报到攻击,简直是摩萨德的“复刻版”。

可要说摩萨德直接下场,也不全对。毕竟英国提供了“风暴之影”,北约的卫星和预警机天天在天上盯着,情报支援肯定少不了。还有人说乌军自己的电子战部队截了俄军通讯,72小时就锁定了目标。您这边埃及总统刚跟泽连斯基通电话说要和平谈判,那边情报战打得跟火星撞地球似的,这仗哪是单纯拼枪炮?

最让俄军头疼的是,他们的指挥体系太老套。戈里亚奇金遇袭前,高级军官还挤在固定大楼里开会,通讯靠民用对讲机——这玩意儿在现代战场上,跟举着大喇叭喊“我在这儿”有啥区别?之前被俘的俄军参谋说过,申请个支援得走三天流程,等批下来,目标早没影了。再看北约,19分钟就能完成“情报收集-分析-打击”一条龙,这差距哪是装备能补的?

现在俄军换了新指挥官,要求会议改在装甲指挥车里开,可装甲车队的影像又成了卫星的新目标。您瞧,战场早就变了——以前拼兵力,现在拼数据;以前防飞机大炮,现在防的是情报网、电子眼。谁掌握了数据,谁就能把对手的行踪摸得门儿清,这才是现代战争的“命门”。

这一仗,打醒的不只是俄军,更是所有还在用老办法打仗的军队。当导弹能顺着民用航线钻到市中心,当指挥官的行踪在卫星底下无所遁形,情报战早就成了看不见的“第二战场”。往后这仗咋打?答案可能就藏在那些看不见的数据流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