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有3个儿子长大成人,还有23个孙子。
他最喜欢的就是他的大孙子朱瞻基。
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并不受父亲的喜爱。他能够继承皇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个出色的儿子朱瞻基。
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不仅表现在立他为皇太孙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国家政务的各个细节中。
朱棣有多疼爱朱瞻基呢?那么多孙子孙女,他为什么最偏爱朱瞻基?
朱棣对朱瞻基的宠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朱瞻基是朱棣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就被朱棣视为心肝宝贝。朱棣不仅在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还在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朱瞻基性格聪慧,待人接物得体,深受朱棣的喜爱。朱棣甚至早早地把朱瞻基立为太子,对他寄予厚望。可以说,朱瞻基是朱棣所有儿子中最受宠爱的一个,这份宠爱贯穿了朱瞻基的一生。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成为了皇帝。他一度犹豫不决,是遵循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选择自己不太中意的长子朱高炽作为太子,还是选自己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
朱棣心里一犹豫,太子的位置就空了两年。
在这过去的两年中,朱棣一直住在明朝当时的首都南京。
当朱棣发动起义时,他让长子朱高炽留在他们的主要基地北平。朱棣成为皇帝后,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却从未提及让朱高炽前往南京的事。
朱棣虽然把朱高炽留在北京,但他并没有忘记他的大孙子朱瞻基。他一登上皇位,就让自己的原配徐皇后带着朱瞻基来到了南京。
朱棣特别骄傲地把年仅4岁的朱瞻基抱给大臣们瞧。
看到朱瞻基年纪轻轻,身体却非常健壮,给人“仪态庄重,如巨人般挺拔”的印象,大臣们纷纷赞叹不已。
这让朱棣非常高兴。
他对这个大孙子特别重视,特意让徐皇后来照顾朱瞻基。
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人选上犹豫了整整两年。
按照嫡长子继承的规矩,或者是朱元璋定下的皇明祖训,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本来是最合适的人选。
文官们也支持朱高炽。
朱高炽因为身体太胖,根本骑不了马,性格又比较软弱,完全没有他爹朱棣那种威风凛凛的样子。所以朱棣对他这个儿子很不满意。
朱棣特别宠爱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
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始终陪伴在他身旁,立下了显著的战功,并至少三次挽救了朱棣的生命。
朱棣曾经含蓄地答应过他,要是胜利了,就会立他为太子。
武士们也支持朱高煦。
真正促使朱棣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是才子解缙对朱瞻基的一番评价。
朱棣经常在思考,他想知道该选谁来做太子。
解缙首先提到了朱高炽作为长子的身份,他的仁慈孝顺以及深受民众爱戴这些常见的理由。但朱棣听了之后,没有任何反应。
解缙犹豫了一下,最终亮出了他的绝招。他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这短短三个字,让朱棣动心了。
朱棣的心肝宝贝大孙子朱瞻基,如果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那么朱瞻基就永远没机会当皇帝了。
朱瞻基其实是朱高炽的亲生儿子。
虽然朱棣很宠爱朱高煦,但他更加钟爱朱瞻基。
这样,朱棣为了确保朱瞻基将来能继承皇位,决定立自己不太喜欢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他对朱瞻基的宠爱,一看就出来了。
尽管朱棣立了朱高炽为皇太子,但总是对他挑三拣四,怎么看都不顺眼。
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他决定亲自教导朱瞻基。
他还让徐皇后亲自照顾朱瞻基,并请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姚广孝来教导他。
朱瞻基才九岁,就已经像未来的皇储一样认真读书了。
当朱瞻基才11岁时,他的祖父朱棣亲自率军北征。他让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代行国政。同时,也让他的长孙朱瞻基留在北京处理国家事务。
朱瞻基年纪轻轻,当然没法处理重要的事情。因此,朱棣特意留下自己最信任的夏原吉在北京,帮助朱瞻基。
可以说,北京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是夏原吉负责的。朱棣让朱瞻基留守北京,一方面是为了让他早点了解朝廷事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树立朱瞻基的威信,显示出他的地位特殊。
到了第二年,朱棣正式指定年仅十二岁的朱瞻基作为皇太孙。
古时候的皇帝很少在太子还活着的时候就立皇太孙。比如朱允炆,他也是在朱标去世后才成为皇太孙的。
这是一种指定给下一代人的继承安排。
朱棣这样做是为了给朱瞻基增加一份保护,确保自己死后,朱高炽不会废掉朱瞻基。
朱棣挺有男子气概,太子朱高炽却胖得连马都骑不上去,走路还得人扶着。
这是朱棣心里的一块石头,一直放不下。
他既然亲自培养朱瞻基,就要把朱瞻基培养成既能治理国家、又能上战场打仗的全能接班人。
他帮朱瞻基成立了一支少年军队。
所谓的少年军,就是由比一般士兵年纪轻的少年组成的队伍。
这些士兵是朱棣特意从民间精心挑选出来的,年纪都在17到20岁之间。朱瞻基和他们年纪差不多,家世清白,武艺高强。整个队伍大概有3万人左右。
这支小军队,是朱瞻基亲自教的。他们和朱瞻基一起长大,将来会成为朱瞻基最信任、最能帮他的亲兵。
朱瞻基在训练年轻军人时,也会提升他们的军事技能和素养。
拥有自己的私人队伍,这可是连太子都羡慕不来的特权呢。
朱瞻基十六岁的时候,朱棣还带他上了战场,让他亲身学习指挥军队,体验战争的严峻。
朱高炽担任太子的20年间,朱棣总是不断找他的麻烦。
那时候情况很严重,朱高炽身边的大批东宫官员都被关进了监狱。
不过,朱棣不仅没有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表现出刁难,反而在很多方面对他非常偏爱。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群臣的反对声中,强行将首都迁到了北京。
第二年,紫禁城的三大殿就被大火烧毁了。
现在群臣都炸了锅,纷纷站出来反对迁都北京,他们认为这样做既不合天意,也不顾民意。大家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朱棣应该尽快回到南京。
这很快变成了一场血腥的悲剧。愤怒的朱棣对那些要求迁都回南京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甚至杀了很多人。
然而,在这些人中间,却有一个人得到了特别的照顾。
这个人名叫邹缉,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提议朱棣把首都迁回南京的人,还写信列出了北京作为首都的七个问题,可以说是出声最大,态度最坚决的一个。
这人应该逃不掉处罚。
然而,他却得到了晋升,很快便从詹事府的左中允,一个六品的职位,提升到了五品的右庶子,同时还继续担任翰林侍读的职务。
理由很明确,他一直跟随皇太孙朱瞻基,多年来一直是朱瞻基的得力助手,得到了朱瞻基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即使朱棣当时非常生气,也没忘了不能得罪皇太孙朱瞻基,不能惩罚他。
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之情,显而易见。
朱棣为何特别钟爱朱瞻基
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表现在他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上。
别说皇帝对孙子了,就连皇帝对儿子,能做到朱棣这程度的也很少见。
因为朱瞻基聪明、善良,朱棣觉得他很特别,所以很疼爱他。
这或许是因为朱瞻基对朱棣来说意义非凡。
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据说有一些特别的好兆头。
朱瞻基出生前,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朱元璋把一个象征帝王权力的大圭赐给他,并说:“传世之孙,永世昌盛。”
朱棣一觉醒来,府中的人禀告说:世子妃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朱棣马上发现,这个孩子的出生,和他的梦境不谋而合。
这孩子便是朱瞻基。
朱瞻基满月那天,朱棣亲自去看望这个大孙子,越看越欢喜,觉得孩子气宇轩昂,将来肯定不平凡。
当时的朱棣处境很艰难。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已经当了皇帝一年,正在大力削减藩王的权力。好几个藩王被废为平民,甚至有人被迫自杀。朱棣的三个儿子也曾在南京做人质。
为了保护自己,朱棣不得不假装疯癫。
他也因此产生了反叛的念头。
这时,朱瞻基在一个吉祥的梦中降临人世,无疑给了朱棣一针强心剂,让他觉得起兵有望。
朱瞻基出生不到半年,朱棣就开始了靖难之役,并在四年后成为了皇帝。
在他看来,朱瞻基出生时的吉祥征兆,预示着他命中注定的伟大命运。
他肯定更喜欢朱瞻基。
其二,朱瞻基很符合父亲朱棣的期望,是理想的接班人。
朱瞻基是朱棣用心栽培了很多年的接班人。
朱棣对这个孙子非常满意,经常对太子朱高炽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成为我们家的太平天子。
朱棣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且决策果断的君主。
他对继承人的要求非常严格。
他有三个儿子,但都不太符合他对继承人的期望。
朱高炽老大,看上去像是个稳重的君主,但是性格比较懦弱,连马都骑不上。而朱棣,作为骑马打天下的君主,看到朱高炽就很生气。
朱棣有个儿子叫朱高煦,一开始,朱棣觉得他长得魁梧、有气势,就像自己年轻时一样,特别满意。可是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朱高煦的表现却让人失望,虽然身体强壮,但脑子有点转不过弯,这让朱棣很失望。
老三朱高燧,因为是小儿子,特别受宠爱,经常胡来,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朱棣曾气得杀了他身边的人,并没收了他的官服。
在三个儿子的对比下,朱瞻基显得格外突出,他不仅文韬武略,能够治理国家,还能驰骋疆场。
朱瞻基没有让朱棣失望,成功成长为朱棣心目中的接班人。
朱瞻基越出色,朱棣就越宠爱他。
更不用说,朱瞻基是朱棣的正宫长孙。作为继承人,他的身份非常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