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韩国男演员是谁?
鱼叔说出来,估计会刷新大家的认知——
姜河那。
这人谁啊?
你大概会有这样的疑问。
他已经出道近 20 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最近半年,有了一飞冲天的迹象。
先是,傍上了《鱿戏》这个全球顶级 IP,知名度迅速攀升。
下图居中的那位,就是姜河那。
在今年 6 月上线的《鱿戏》第三季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是,前不久主演的电影《野党》,一路打破纪录。
冲到了韩国年度票房冠军的位置。
这一战绩,令他入选了韩国最新的演员品牌评价榜。
正式成为顶流中的一员。
然后,就是上周刚出的一部新片,《墙外之音》。
登顶了网飞多地播放榜单 No.1。
三部作品,皆是大爆。
可以说,奠定了今年最火韩国男演员这一现象。
下面,鱼叔就跟大家来聊聊这部新片——
《墙外之音》
84 제곱미터
姜河那在最近几部比较出圈的作品中,都饰演着气质类似的角色。
那就是,窝囊而狼狈的失败者。
在《野党》中,他饰演的李江秀是一名代驾司机。
被毒瘾者诬陷,又被黑帮出卖给警方,成了替人顶罪的冤大头,最终身陷囹圄。
而在本片里,他饰演的宇成,则是一名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都市「社畜」。
来自乡下的宇成,为了能在城市立足,也为了给年迈的母亲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咬牙贷款买了一套 84 平方米的公寓。
他原本盘算着韩国房价节节攀升。
即便自己不住,将来转手一卖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然而现实却与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
不仅房子没能升值,他还背上了一座几乎压垮他的房贷大山。
每月的工资根本无力支付。
为了填补经济上的窟窿,宇成只能拼命省钱。
家里再热也不开空调,再黑也不开灯;
手机、电风扇等一切能充电的电器,他都偷偷拿到公司充电。
甚至,他还熟记着同事存放零食的位置,等大家下班后,再悄悄自助解决晚餐。
除此之外,宇成每晚还要兼职送外卖,以赚取额外的收入来缓解房贷压力。
然而,比起经济上的拮据,更令宇成崩溃的是日复一日的噪声折磨。
不知是邻居缺乏公德心,还是房子的隔音质量实在太差,宇成每晚都被楼上传来的噪音吵得无法入睡。
沉重的脚步声、物体砸地声,甚至连手机的震动声都清晰可闻,令他焦虑难耐。
尽管宇成一遍遍向物业投诉,却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更令人无奈的是,楼下邻居也开始投诉宇成制造噪音。
每天晚上在宇成门上贴满抱怨的小纸条;
甚至还划破了宇成送外卖用的自行车轮胎。
宇成百口莫辩。
他每天送外卖到深夜,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没时间制造噪音。
然而楼下邻居坚信宇成就是罪魁祸首。
终于,在楼下邻居找上门的一次冲突中,宇成邀请对方进屋,想让邻居亲耳听听自己也被楼上噪音困扰的事实。
诡异的是。
每次邻居进屋,楼上却安静得出奇。
于是,邻居更加坚定了对宇成的怀疑,不仅痛斥他撒谎,还阴森森地威胁他。
忍无可忍的宇成开始逐层寻找制造噪音的元凶。
可是邻居们不仅没有人承认,反而纷纷表示自己也饱受噪音折磨。
更诡异的是。
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宇成才是真正的噪音源头。
他们聚集在宇成家门口,拿着手机拍摄他气急败坏的模样,逼迫他承认错误。
楼下邻居甚至更过分地自导自演了一出被宇成殴打的戏码,直接将他送进了警局。
宇成的生活彻底陷入混乱。
而真相,却似乎永远隐藏在噪音的阴影之中。
层层恐惧,将宇成的人生困住了。
挥之不去的噪声、诡异又神秘的邻居,以及无处不在的恶意。
这个故事带来的惊悚与压抑,并不仅仅来自这些诡异事件。
更重要的是,它放大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焦虑与不安。
宇成最初购买这套公寓时,是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毕竟,对普通人来说,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意味着某种人生阶段性的成功。
而当时首尔的房价不断攀升,国家即将出台限购政策,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可能再也无法在首尔立足。
因此,宇成冲动地签下了购房合同。
谁曾想,他的决定却成为噩梦的开端。
不久之后,房市突然暴跌,宇成的希望瞬间落空。
不仅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被日复一日的房贷折磨得喘不过气。
每月永远付不完的账单和不断催款的银行通知,像一把锋利的剑悬在他头顶,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更残酷的是,周围人的冷眼和嘲讽。
宇成在公司里,并不是一个人缘好的员工。
但他大胆买房的举动却让他一鸣惊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然而,人群中的赞美,夹杂着嫉妒。
等到房产泡沫破裂,自然有人跳出来阴阳怪气地讥笑他。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
有一名同事因为投资数字货币,赚得盆满钵满。
与之相比,宇成当时的风光转眼间成了众人的笑柄。
不堪重压的他,决定铤而走险,加入数字货币的投资行列。
这并非他莽撞冒险,而是因为朋友透露自己有隐秘的门路,通过内部操作稳赚不赔。
于是,宇成狠下心,以远低于购入价近三成的价格,急售了房产。
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朋友指定的数字货币上。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 24 小时盯紧电脑,等待一个最佳的抛售时机。
最初,他并不完全相信朋友,但随着数字的不断攀升,他逐渐坚定了信念。
甚至连工作都顾不上了,整日红着双眼守在电脑前。
然而,就在计划抛售前,与邻居爆发了前文提到的激烈冲突。
他被邻居陷害,抓进警局,错过了卖出的最关键时机。
眼看要到手的财富,就这样付之东流。
更讽刺的是,由于新地铁的开发规划,他所卖出的房子价格竟然再次暴涨。
两次错过财富升值的机会。
宇成的心态和生活,彻底跌入无底深渊。
话说回来,导致这一切悲剧的万恶噪声,究竟来自哪里?
这是宇成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真相。
他甚至险些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影片中,有两个人表面上看似与宇成站在同一阵营。
一位是住在楼上的暗访记者;
另一位是住在顶楼的居民代表。
最初,记者与宇成因为噪声产生了摩擦。
然而一次上门理论的过程中,记者也听到了楼上传来的噪音,于是开始相信问题另有隐情。
两人决定联手追查噪声的源头。
经过调查,他们怀疑是顶楼居民代表故意制造噪音,以此逼迫其他住户低价出售房屋。
他们掌握了快铁即将通车的内部消息,想借此机会大发一笔横财。
然而不久后,宇成却意外发现,这位记者并非真心想帮自己。
他暗中收买邻居,故意制造麻烦,还偷偷在宇成家安装监控,破坏宇成投资数字货币的计划。
记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此前他制作的一篇揭露开发商与政府勾结的调查报道遭到压制,自己也因此失业。
怀着强烈的报复心理,他决定利用一个替罪羊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倒霉的宇成恰巧成了牺牲品。
另一方面,顶楼的居民代表看似一直热心地帮宇成解决邻居之间的纠纷,实际上却正如记者所言,她才是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
一年前,她还在担任检察官时,明知道公寓存在偷工减料,却阻止了相关报道的曝光。
辞职后,她和担任工程监管员的丈夫低价收购了这些明知是豆腐渣工程的公寓。
并以噪声为借口,挑拨邻里关系,坐收渔翁之利。
此外,她手中还藏着一本详细记录她与丈夫受贿明细及相关责任人名单的账本,用作保障自己的证据。
当宇成得知全部真相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表面帮助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元凶。
影片不仅生动地揭露了韩国年轻人现实生活中的无奈,更深刻地反映出社会中难以言说的痛点。
居民代表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公寓的噪声,根源在人。」
回头再看影片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答案其实不言自明。
所谓的噪声,本质上正是社会居住焦虑与阶级矛盾不断撕裂发出的声音。
宇成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群体缩影。
就是无数挣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普通人。
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只为安居乐业。
然而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资本、阶级与市场角力下的牺牲品。
其实,这个真相早在影片开篇便已揭示。
公司天台上,宇成与同事躲雨抽烟、诉说各自的不堪经历时,就早已道出了他真正面临的处境——
房奴。
这种现实的残酷与压抑,远比噪音本身更加令人绝望。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身在某种「噪声」之中?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