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3点,泰国人该干嘛的干嘛,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集市,心思大多飘向了宪法法院。因为那一刻,法官要宣布佩通坦“录音案”的判决,直接决定她能不能回去坐总理的位置。
这不是普通的官司,这是政治地震的开关。
倒回到7月1日,这事才正式爆出来。36名参议员联合请愿,状告佩通坦和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通电话,涉嫌违宪。理由很直接,说她越界干了不该干的事,所以先把总理职务暂停了。
细节比想象中精彩。那通电话被媒体称为关键证据。在录音里,佩通坦对洪森说了一句“你要什么直接说,我安排”。反对派听完炸锅,骂她出卖国家利益,还说她私下搞交易。佩通坦的解释是,这是一种谈判策略,是试探对方的底线,不等于答应任何要求。
她的辩护书也把这个说得很清楚——没有任何私人利益,全是为了外交斡旋。这套说法,为泰党和军方都认同。
8月21日是她39岁生日,她穿着深色套装出现在法院外。听证不对外直播,公众只看到法官和引介人的开场画面,很快画面就被切断。结束时,她一言不发离开。现场有人给她送上生日祝福,她只是笑,没多解释什么。
反对派趁机放风,说她可能要辞职,理由是她连续缺席内阁会议。但很快,代总理普坦站出来打脸,强调辞职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这事背后,还有个同样热闹的配角——阿努廷。自豪党领导人阿努廷一度是执政联盟的一员,后来突然退出,还想着直接角逐总理位置。但为泰党很快发了一招狠棋,调整国企人事,把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这两块原本归自豪党管的地盘重组清理,把阿努廷手里的资源削了个干净。
这一下,阿努廷声望急速下滑,原本的支持者很大一部分选择离开。反倒是为泰党因为得到军方的暗中背书,佩通坦的支持率抬了上去。
民调显示,有57%的受访者支持她复职。但反对的也不少。有的人认为,她用“叔叔”来称呼洪森,是在丢国家的脸。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外交细节,无伤大雅。
其实,不论谁对谁错,泰国经济的伤风感冒,已经很明显了。第二季度GDP增长降到3.1%,分析师直言,政局动荡是毒药,正在影响投资和旅游。这话一点不夸张。投资人怕风险,游客怕麻烦,这两头掉下来,短期经济就不可能有好日子。
在听证会上,佩通坦亲自到场,解释那通电话纯属外交事务,没有私人利益。这是一种套路:先缓和氛围,再争取底线利益。有人买账,有人不信,但她说得很详细。
判决的两种走向很清楚。如果她无罪,那她马上复职,为泰党重新稳住阵脚,泰柬边境的紧张局势估计能立刻降下来,经济也能有修复的空间。
如果有罪,局面就复杂了。她卸任,总理空缺。为泰党内部没有特别合适的接任人选,提前大选几乎不可避免。一旦大选,新的权力分配要重新洗牌。
阿努廷的自豪党因为之前硬脱联盟又失了支持,现在正自顾不暇,其他势力会趁机找机会插手、结盟、交易,政治格局重新排列的可能性极高。
但和这些权谋较量相比,普通人更关心的是,日子会不会更稳。社会分裂很明显,支持她的认为这是为国家争取利益的高明外交,不该上纲上线;反对她的坚称,宪法就是红线,谁碰都得接受惩罚。
警方在宣判前加强安保,就是担心对立情绪滑向街头。泰国这些年,政争演化成社会冲突,不是没发生过。
无论裁决结果如何,现在的事实是,泰国经济挡在所有政治口舌的前面。旅游、投资、就业,全都被政治拉了后腿。有人说得很直白:复不复职是一回事,把政局稳住才是唯一能救经济的办法。
佩通坦的支持者还常这么说,难道跟邻国打交道就一定得强硬到底吗?外交本来就有试探、有话术,不可能全程板着脸。何况是泰国这种夹在地缘利益的国家,软硬兼施是常态。
所以,这场判决,不只是她个人的命运,还牵着泰国的经济、联盟关系、党派平衡,甚至边境的和平与否。39岁的生日,她没有蛋糕,只有一份辩护书。
真正关键的,不是她在法庭上的一句话,而是8月29日的那一锤定音,让这个国家决定是继续摇摆,还是暂时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