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疯狂?俄乌爆发激烈交锋!万余乌军陷困,乌军遭重大损失

发布日期:2025-11-23 05:29    点击次数:135

前言:

眼下这场俄乌战争,要说还有没有停火的希望,真是挺难说的。从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他就不停地放话,说自己要插手这事,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其实,到了现在这会儿,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关于这场冲突的走向,还是没有个明朗的答案。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变得更激烈了,那种激烈,直接就在战场上体现出来。

一开始,那上万的乌军士兵就陷入了困境,国际援助一波接一波地遭遇挫折。这下子,未来的战场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冲突加剧,前线士兵面临危机

普京巡视前线指挥部的当天,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提供的数字让人一看就觉得杀气腾腾:10500名乌军被死死包围住了。

在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那边,五千人难以脱身,插翅也难飞;而在顿涅茨克红军城方向,局势更为严峻,31个营,合计五千五百人,都陷在了包围圈里头。

不过,据2025年11月1日的环球时报报道,俄军在包围圈上实际上留下了大约1.5到2公里的缺口,泽连斯基也明确否认“城市已经被完全包围”的说法,乌军仍在努力组织突围和寻求增援。

泽连斯基当天也坦率承认,红军城的局势确实很难搞。这语气里满是无奈,城里的巷战从白天打到黑夜,俄军破坏小分队藏得深,出没得神出鬼没,更让人心焦的是补给线快要被切断了。

罗金西克镇一失,最后一条运弹药和粮食的路线也彻底暴露在俄军炮火之下,城里的乌军已经到了“伤员运不出去、子弹打光了”的地步。

就在包围圈越收越紧的时候,俄军的导弹和无人机可没闲着。

据俄罗斯国防部在2025年10月下旬发布的声明,一夜之间,140个军事目标被精确击中,能源设施烧得浓烟滚滚,无人机指挥中心直接陷入瘫痪状态。

10月22日那次打击更是精准掌握了要害:猛炸电网的关键枢纽,让乌军的工厂根本没法生产武器;摧毁无人机的控制中枢,等于是砍掉乌军的“眼睛”;拆掉雇佣兵的营地,基本上是在对西方发出信号:别再背后输血了。

这种“围点打援+精准破击”的招数,实际上是俄军又玩了一遍马里乌波尔的老套路。

无人机全天候盯着城市的出入口,三条重要的交通线被一点点封堵,城里的乌军越打越心慌,城外的援军根本就插不上手。

不少人搞不明白俄军怎么突然发起全面火力,是不是有啥特别的原因,答案其实藏在2025年上半年那些军工方面的最新动向里头。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搞得挺顺,弹药和导弹都自己能搞定了,根本不用担心弹药不够的问题了。

关于“柳叶刀-4”巡飞弹,俄方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生产数字,不过从在战场上的用得挺频繁来看,产量明显比去年高不少。

兵员缺陷巨大,军队前景困难

在兵员方面的差距还真挺明显的。那3万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新兵,携带T-90M坦克直接上了前线,士气都是杠杠的。

相对此,乌克兰那边“抓壮丁”都闹出了社会抗议,2024年12月,曾传出第155机械化旅有1700人跑掉,其中还包含50名在法国接受训练的士兵,现在预备队的补充速度也只够填补一半的战斗减员。

普京刚刚亮出的一张“杀手锏”更让人胆寒:“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顺利完成了试飞。

不过根据2025年10月28日环球网的报道,普京也说了,这款导弹“还得经过很多测试,才能投入到实际战斗中”,俄军的专家们也确认,大概会在2027年左右开始部署。

这款能无限续航的“杀手锏”不用真的去打,光是研发的推进就已经成为压倒对手心理防线的关键因素,西方都看了觉得挺惶恐的。

乌军官方还在嘴硬,说在红军城已经“歼敌过万”,不过这话跟俄军“控制60%城区”的说法放在一起,简直好像来自两个平行世界的故事似的。实际上,战场上的情况可不是这么回事。

乌军的无人机每天折损得差不多120多架,坏了之后修都修不了,零部件供不上成了个大难题。

谢韦尔斯克的补给线完全被俄军火力盯得死死的,不得不东补西补,把备用队伍调过来填补这些漏洞。

泽连斯基每天都催着美国提供“战斧”导弹,可结果一再被回绝。等了半天才盼来了瑞典的“鹰狮”战机,可即使交付了,也没什么用,缺少配套的飞行员和维护团队,那就只能是一堆废铁罢了。

民众的信心和士气早就垮掉了。到2025年2月22日,乌克兰“评级集团”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有64%的受访者支持乌克兰和俄罗斯直接对话,而且83%的民众表示“只有得到安全保障才会同意停火”,这个支持谈判的比例比2022年明显上升不少。

街头抗议频繁涌现,大家都不愿意再为这场无尽的战争献出生命,反战的情绪已经从部队扩散到整个社会。

乌军压力巨大,国际社会摒弃协助

战局逐渐变得 clearer,库皮扬斯克的大部分城区都在俄军手里,红利曼的包围圈也越来越紧,另外还有红军城、谢韦尔斯克这些地方,五个战场形成了一张呼应的压力网,让乌军感觉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军事专家都能看得挺清楚,俄军现在已经具备了“靠战场达成目标”的实力。如果再往前推进一点,乌军很可能会被压到第聂伯河以西,那时候就连防线的屏障都没啦。

再怎么激烈地打仗,也躲不开国际社会的角逐,想要“一方全胜”基本不太可能。

美国国会已经搁置了两个月的乌克兰援助法案,特朗普政府更是直接施压泽连斯基,逼他接受“实控线停火”。

2025年10月,英、法、德等12个国家联合发出声明,明确指出谈判必须从现有的控制线着手。

欧盟提出的那12点和平建议虽然没揭露具体细节,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核心内容就是“暂停冲突”,而不是帮乌克兰赢得胜利。

西方这几天也快扛不住啦,持续帮忙乌克兰早就把自己底裤都掏空了。现在又冒出个“海燕”导弹,变成了不小的变数,真要是把俄罗斯逼急了,动用终极武器,后果可不是谁都能承担得起的。

俄罗斯心里也明白,把乌克兰推到对立面,只会引发更广泛的冲突,不是啥好办法。

这场“最终冲刺”的结局,很可能会是一场“不见得有绝对胜利者的停火”。

红军城的战局走向,很可能会成为左右乌军谈判心态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俄军也得趁着冬末春初的大决战,把自己掌握的主动权紧紧握在手里。

未来的和谈,大致很可能会以“实际控制线”作为根基。

俄罗斯想要守住乌东那块核心地带,这也是他们发起特殊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乌克兰如果能得到“不加入北约”的保证,避免被当作地缘角力的筹码;而西方呢,也希望借此机会止损,从这场拉锯战中抽身。

结语:

说白了,这场仗打到这个地步,早就没有真正的赢家了。俄军表面上看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人员和经济成本。

乌军失去了领土,国家满目疮痍;西方耗尽了资源,还得罪了俄罗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越拖得久,停火越晚,双方的损失越重,平头百姓遭受的苦难也就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