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牌飞行员的座舱里,突然多出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搭档”,这场仗还怎么打?
这不是我瞎编的,这事儿现在正儿八经地在咱们的航母上发生了。这个“幽灵搭档”,就是传说中的攻击-21,一架谁也看不见的无人机。以后咱们的歼-35飞行员再也不是一个人在天上玩命了,身边跟了个神出鬼没的“小弟”。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简直跟看科幻大片一样。歼-35的飞行员,稳稳当当坐在后头几百公里的地方,像个总司令一样看着屏幕。而前面,一架黑乎乎、扁平扁平的攻击-21,像个鬼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就摸到了人家的防空圈里头。这叫什么?这就叫“有人在后方喝茶,无人在前方玩命”。
这套玩法,行家们给起了个特唬人的名字,叫“忠诚僚机”。说白了,就是飞行员当大脑,无人机当手脚。攻击-21这小子,不光是飞行员的“望远镜”,能把几百公里外的苍蝇腿都看得一清二楚,它还是个不要命的“敢死队”。
侦察、干扰、扔炸弹,啥脏活累活都它干。飞行员呢?就在后面看着传回来的实时画面,手指头一点,决定啥时候给对手来个“惊喜”。这么一来,飞行员的风险一下子就降到零了,简直不要太爽。
说起这个攻击-21,它可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19年国庆节那天,长安街上走过去两架造型特别科幻的无人机,当时就把好多人给看傻了。那玩意儿,就是攻击-21的“陆地版大哥”——攻击-11,外号“利剑”。
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中国人的智慧。咱们是先在陆地上把这套技术玩得滚瓜烂熟,确定没问题了,再把它搬到航母上去。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那叫一个稳。不像美国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们那个X-47B,当年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搞了半天,又是飞控不稳,又是降落不了,最后干脆自废武功,从一个全能的“攻击手”,活生生“退化”成了一个只能给别人加油的“奶妈”MQ-25。这前后的差距,简直让人唏嘘。一个稳扎稳打,一个好高骛远,这结果能一样吗?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攻击-21到底有什么魔法,能让雷达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人说得挺形象,它的雷达信号,就跟一只麻雀差不多大。你在一大片天空里找一只麻雀,那不是开玩笑吗?
这背后可全是高科技。首先是它的长相,整个一“飞翼”布局,光溜溜的,没啥犄角旮旯,雷达波打上去,就像泥牛入海,直接就滑过去了,根本形不成反射。这就好比你拿手电筒照一个圆溜溜的鹅卵石,光都散射掉了,根本看不清。
再一个,是它身上穿的那件“隐身衣”。那可不是普通的油漆,是一种能“吃掉”雷达波的特殊材料,据说能吸收掉80%以上的雷达信号。雷达波打过去,大部分都被它给“消化”了,能弹回去的信号自然就微乎其微。
最绝的还是细节。你去看它的发动机进气口,不是直通通的,而是设计成一个弯弯绕绕的S形。为啥要这么麻烦?就是为了不让雷达波直接照到发动机的叶片上。要知道,高速旋转的金属叶片,那可是雷达眼里最亮的“灯泡”。这么一藏,等于把最亮的灯泡给关了。这三招一出,它就成了真正的“空中幽灵”。
当然,光有“幽灵”还不行,你得有能让它尽情发挥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咱们的福建舰。特别是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器,那简直就是为攻击-21量身定做的“超级弹弓”。
以前的蒸汽弹射,力道忽大忽小,跟个脾气暴躁的大汉似的。弹射个皮糙肉厚的重型战斗机还行,要是弹射攻击-21这种精密的无人机,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骨架给干散了。但电磁弹射就不一样了,它能像个绣花姑娘一样,精准控制力道,不多一分,不少一分,保证把攻击-21又稳又快地送上天。
最关键的是,有了这个“超级弹弓”,攻击-21终于可以实现“满油满弹”起飞了。这意味着它能把那3000公里的超大航程和肚子里那2吨的炸弹,完完整整地带上天。这战斗力,跟滑跃起飞比,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且,据说它还留了一手,未来还能在天上搞空中加油。到时候,航程直接翻倍,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真正实现“全球快递,使命必达”。
在航母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空间就是战斗力。攻击-21这小子还特别会“省地方”,它那超过27米的大翅膀,一按电钮就能折叠起来,占地面积一下子就少了40%。这样一来,福建舰就能塞下更多的“幽灵刺客”,打起群架来,那场面,想想都带劲。
所以你看,攻击-21的出现,绝不是简简单单多了一件武器。它就像一根链条,把歼-35、福建舰、电磁弹射这些顶级装备全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让对手头皮发麻的作战体系。
这套体系,直接把咱们航母的威慑范围往外推了老大一圈,推到了4000公里开外。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西太平洋,咱们可以舒舒服服地待在安全区里,然后派出一群“幽灵”,去打击那些以前够不着的目标。
它还能跟咱们的“东风快递”系列配合,形成一个天上、海里、陆地三位一体的“禁区”,让任何想来咱们家门口挑事儿的航母,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这只从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的“飞翼铁翼”,守护的早已不仅仅是那片深蓝色的海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