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老蒋布下“阳谋”死局,却被俩“卧龙凤雏”特务彻底搅黄

发布日期:2025-11-24 00:46    点击次数:131

1945年8月,抗战刚胜利,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

“毛泽东先生,请你来重庆,我们谈谈。”

延安这边,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鸿门宴!

老蒋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你不来,你就是破坏和平;你来了,你就是我砧板上的肉。

这局棋,怎么看都是个死局。

01

这事儿吧,得从1945年8月14日说起。日本刚宣布投降没几天,全国人民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蒋介石的第一封电报就发到了延安。

电报内容很简单,就一个意思:毛先生,来重庆,咱们共商国是。

这封电报一到,延安的高层都明白,老蒋这是要出招了。

紧接着,8月20日,第二封电报又来了。

8月23日,第三封电报再至。

三封电报,一封比一封“诚恳”,老蒋还开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报纸、广播,天天循环播放,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渴望和平的领袖,就等毛主席点头了。

这手“阳谋”玩得确实高。 你想啊,当时全国老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和平!别再打了!

老蒋这一手,直接把皮球踢给了延安。 第一,你毛泽东要是不来,好,那你就是不想和平,你就是想打内战。这个黑锅你背定了。到时候我出兵“剿匪”,那是顺应民意。

第二,你毛泽东要是派个代表来,比如周恩来,那对不起,分量不够。我老蒋就随便找几个小官应付你,把谈判往死里拖。

拖时间干嘛呢?调兵遣将啊! 当时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都在大西南,而解放区都在华北、华东。老蒋需要时间,把他的部队用美国的飞机和军舰,运到内战前线,抢占胜利果实。

所以说,这三封电报,就是个死局。去,是鸿门宴;不去,是万人坑。 延安这边,一时间压力山大。

02

就在延安高层紧急商议对策的时候,蒋介石那边为什么敢这么笃定,把“假和平”的戏演得这么足呢?

因为他有“情报”,他觉得自己稳赢了。

这情报,就来自他派到延安的两个“特使”–周励武和罗伯伦。

这俩人,明面上是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观察员,暗地里就是老蒋的眼睛,负责搜集延安的动态。 老蒋给他们的任务很明确:给我盯死了,看看延安到底啥反应,尤其是毛泽东本人,他到底怕不怕死,敢不敢来。

这俩哥们到了延安,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在他们眼里,延安就是个穷山沟,这儿的人土里土气,还不是任他们拿捏?

周励武,这个“老江湖”,一到延安交际处,就想使出他的“钞能力”。 他看交际处的服务员年纪小,就动了歪心思。 一次吃饭,他“不小心”把一枚金戒指掉在了地上,然后假装没看见,就等着小服务员上钩。

在他想来,这穷地方的小孩,哪见过这玩意儿?捡了戒指,还不得乖乖听他使唤,给他传点“内部消息”?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小同志,虽然年纪不大,那也是经历过考验的。小同志面不改色地把戒指捡起来,放回周励武的桌上。 周励武不死心,又扔了一次。

这下小同志警觉了,这老家伙不对劲啊。 她马上把戒指交公,并且立刻向组织汇报了情况。

一计不成,周励武又把目光投向了一位年轻的女师范生。 结果更惨,这位女同志可不惯着他,反手就给了他两个大耳光,事情闹得人尽皆知,连朝鲜代表都跑来“劝架”。

这波操作,简直是给对手送人头。 这俩“卧龙凤雏”的情报能力没看出来,倒是把自己的底细漏了个干净。

03

我方的情报人员一看,乐了。 就这水平?

分析马上就出来了:这俩人,第一,极度自负,看不起延安;第二,贪图享乐,不是干实事的人;第三,警惕性极差。

既然你们喜欢享受,那就让你们“享受”个够。 一场针对这两个“宝贝”的反间计,立马安排上了。

延安当时条件确实苦,但为了“招待”好这两位“贵客”,还是下了血本。 交际处的伙食标准,蹭蹭往上涨,慢慢地,桌上开始见肉了。 房间每天有人打扫得一尘不染,被子每天都抱出去晒,那叫一个松软。

这俩特使一看,哎?这待遇可以啊。 警惕性,那是什么东西?

紧接着,延安的内部舞会也“盛情”邀请他们参加。 在欢歌笑语和轻松的音乐下,周励武和罗伯伦彻底“破防”了,感觉自己成了延安的座上宾。

这时候,他们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箱子,开始碍事了。 这个箱子里,装的就是他们和重庆联系的命根子–密码本。 一开始他们还走哪背哪,现在觉得没必要了,延安这么“友好”,能有啥事? 于是,他们开始把箱子锁在房间里,人就出去浪了。

机会,来了。

我方情报人员,在叶剑英参谋长的指挥下,决定动手。 这天,交际处的人员“热情”地邀请周、罗二人,表示二位来延安这么久,还没好好转转,今天天气好,咱们去郊外游玩。 俩人一听,公费旅游啊,好事!高高兴兴地就出门了。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我方技术人员就进了他们的房间。 那个锁,根本不是问题。 箱子打开,密码本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

但新的问题来了:当时延安条件太困难,别说复印机,就是连一台能用的照相机都找不到。 怎么办? 手抄!

那边,周励武和罗伯伦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游玩,身边还有“挑夫”挑着一担子好酒好菜伺候着,被我方人员带着越走越远,越玩越嗨。 这边,我方人员在房间里,手都快抄断了。 可一本完整的密码本,哪是那么容易抄完的?

眼看这俩人快玩回来了。 就在他们快到交际处大门口时,我方人员“恰巧”遇上了他们,表示哎呀,周先生、罗先生,可算等到你们了,今晚叶参谋长特地为二位设宴,还有精彩的戏曲表演,快请。 一听是叶剑英请客,这面子可太大了! 俩人屁颠屁颠地又去赴宴了。

就这样,一场“郊游”,一场“宴席”,再加一场“堂会”。 我方足足用了三套“组合拳”,才把这本厚厚的密码本,一字不差地全部抄了下来。这哪是搞情报,这简直是公费旅游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04

这下,轮到延安“稳坐钓鱼台”了。 老蒋的“阳谋”是摆在明面上的,但他自己的底牌,现在全被延安看光了。

周励武和罗伯伦,这两个活宝,还在尽职尽责地给重庆发回“情报”。 他们发了啥呢? 发的全是:“延安内部慌得一笔”,“毛泽东绝对不敢来”,“这边条件极差,不堪一击”。

这些电报,我方是看着他们发出去的。 老蒋收到这些“内部消息”,那是龙颜大悦。 他彻底放心了:毛泽东不敢来! 于是,他一面继续在媒体上高调“邀请”,一面指挥他的部队,加速向华北、华东开进,准备抢地盘。

老蒋在第一层,以为毛主席在地下室。实际上,毛主席在第五层。

就在老蒋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时候,延安这边,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包括党内同志都捏了一把汗的决定。 他表示,必须去!这是一场鸿门宴,但必须去。就是为了戳穿他假和平、真内战的谎言。

这个决定,胆子太大了。 但光有胆子不行,还得有万全的准备。 毛主席这边,做了两手安排: 第一,安排后事。 万一自己和周总理在重庆被扣下,回不来了,延安怎么办? 中央书记处紧急增补陈云、彭真为候补书记,确保中央的指挥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瘫痪。

第二,准备打仗。 去和谈,但绝不幻想和谈。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薄一波、肖劲光…七位大将,在同一时间,被派往各自的战略区,控制局势。 毛主席的态度很明确:你们去谈,我们这边枪杆子准备好。你要是敢在重庆动手,我就在解放区全面开火。

一边是老蒋被假情报忽悠瘸了,一边是毛主席做好了万全准备。 这场较量,还没上谈判桌,高下已判。

05

万事俱备,只差一个“安全”的出行方式。 毕竟,从延安到重庆,天上飞的是国民党的飞机。万一路上“出点意外”,掉个飞机什么的,老蒋完全可以推个一干二净。

这时候,毛主席走出了扭转乾坤的第二步棋,堪称“神之一手”。 他不找国民党,他直接给美国人发电报。 他邀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Patrick Hurley)来延安。

赫尔利是个什么人?他是美国派来“调停”国共关系的。他最大的诉求,就是让中国“统一”和“和平”(当然,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毛主席这个邀请,赫尔利没法拒绝。 8月27日,赫尔利亲自坐着飞机到了延安。 毛主席当面告诉他:我愿意去重庆谈判,为了表示诚意,我希望和你,赫尔利先生,同乘一架飞机去。

这一下,老蒋直接被架在了火上。 啥意思? 你毛泽东要坐着美国大使的飞机来重庆? 我老蒋要是敢在半路“误击”这架飞机,那得罪的可就是美国“爸爸”了。 老蒋气得直跳脚,但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不但不能动手脚,还得表现得比谁都“热情”。 他赶紧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将,政治部部长张治中,也坐飞机到延安,和赫尔利一起,“护送”毛主席。 看到了吗? 一个美国大使,一个国民党高官,成了毛主席的“人肉护盾”。 老蒋的阳谋,在这一刻,被破了个干干净净。

8月28日,延安机场。 毛主席、周总理,登上了美军的飞机。 随行的,还有赫尔利和张治中。 为了确保在重庆的安全,我方还提前敲定,毛主席抵达重庆后,不住国民党安排的任何地方,直接住到张治中的私人官邸——“桂园”。 这步棋,把安全牌打满了。

就在出发前,还出了个小插曲。 毛主席要出访重庆,代表的是整个中国共产党,形象问题必须注意。 国民党的媒体,常年把共产党领导人描绘成“土匪”、“流寇”。 这次,必须在形象上,就给他们一个回击。

工作人员特地为毛主席准备了全新的行头:一件崭新的白绸衬衣,一套全新的灰蓝色中山装,还有一双崭新的黑皮鞋。 毛主席平时生活极其简朴,穿惯了布鞋,突然换上这铮亮的皮鞋,还有点不适应,风趣地询问周总理,自己是不是太过洋气了,脱离了群众。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顶帽子。 按当时的外交礼仪,戴帽子是必要的。 毛主席自己平时戴的八角帽,在这种场合显然不合适。找来一顶新的俄式礼帽,尺寸又有点小,戴上不舒服。 延安物资匮乏,一时间上哪去找一顶合适的礼帽?

就在大家一筹W展之际,周总理拿出了自己的一顶帽子。 这是一顶巴拿马盔式帽,也叫“考克帽”(Cork Hat),是一种硬质的遮阳帽。 周总理递过去,特别说明:孙中山先生也戴过这种帽子。

这句话,分量千钧。 孙中山先生。 这顶帽子,瞬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它不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它成了一个政治符号,象征着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继承。

毛主席戴上这顶帽子,尺寸刚刚好。 宽大的帽檐,坚挺的造型,衬托得毛主席气度非凡。

8月28日,延安机场,送行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当毛主席走上飞机舷梯,他转过身,摘下了头上的考克帽,向着送行的人群,用力一挥。 那是一个定格的瞬间。

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 当机舱门打开,毛主席和赫尔利并肩走出。 面对着蜂拥而来、长枪短炮的全世界记者,毛主席自信地微笑着,再次摘下那顶考克帽,向着沸腾的人群挥舞。 重庆,沸腾了! 所有中外记者都愣住了。 这就是国民党口中的“土匪”? 这种从容不迫、扭转乾坤的领袖气度,直接把国民党的污蔑砸了个稀巴碎。 这一挥,赢得了政治上的第一分。

如果说,考克帽赢的是“面子”,那接下来的暗战,赢的就是“里子”。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 谈判桌下,老蒋也在开小会,研究对策,商量底牌。 老蒋的算盘是:表面上跟你谈,谈不拢就拖,拖到我兵力部署到位,再撕破脸。

但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小会”,开得再机密,也等于是在“现场直播”。

就在国民党高层开会讨论策略时,会议室里有一个人,正襟危坐,奋笔疾书,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发言。 她,就是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的沈安娜。 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核心14年之久的“王牌”情报员。

老蒋前脚刚在会上敲定:“这个条件不能让,这是我们的底线。” 沈安娜后脚就把这份速记原稿,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周总理的桌上。

这还怎么谈? 老蒋这边还在想怎么出牌,毛主席那边连他底裤什么颜色都知道了。

毛主席把这比喻为什么呢? “押宝押在玻璃瓶里。” 庄家(蒋介石)以为自己藏得挺好,实际上,他的骰子、点数,在透明的玻璃瓶里,被对手看得一清二楚。

这场谈判,从情报战、舆论战,到最后的政治博弈,国民党输得一败涂地。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虽然蒋介石后来撕毁了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 但在1945年的那个秋天,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已经彻底扭转了乾坤。 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渴望和平的力量。

那两个倒霉的KMT特务,周励武和罗伯伦,他们以为自己是去延安搞情报的“精英”,结果成了公费旅游的“演员”,还亲手把己方的命门送了出去。他们的自负和贪图享乐,成了蒋介石“完美计划”上的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裂痕。

蒋介石,他布下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阳谋”,却被对手用“明牌”打了个措手不及。当他还在为自己收到的“假情报”沾沾自喜时,他的所有底牌,都已经在对手的桌子上了。他拿到了那份《协定》,却输掉了民心。

那顶考克帽,也不仅仅是一顶帽子。 当毛主席在延安机场挥动它时,是告诉战友们:放心。 当他在重庆机场挥动它时,是告诉全世界:我们来了。 邪不压正,人民的选择,必将成为最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