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跌,他们却在买!主力资金的算盘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11-25 00:56    点击次数:70

最近去超市,我发现一个反常识的现象。

打折区围满了大爷大妈,一个个精神矍铄,仿佛不是在抢打折鸡蛋,而是在诺曼底登陆。

正价区的商品,光鲜亮丽,却无人问津,显得格外寂寞。

这场景,平移到最近的资本市场,简直一模一样。

当大盘绿得像一片草原,散户们忙着割肉、销户、发誓再也不碰股票的时候,有些“资金大爷”们,正推着购物车,默默地在打折区疯狂扫货。

他们买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些被打到骨折的ETF。

这画面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

一边是哀鸿遍野,另一边是逆势加仓,标题我都想好了,就叫《我的A股邻居亏得坐公交,而我在交易所开卡车》。

先看A股主战场,大盘宽基ETF,尤其是那些叫A500的,上周的成交额直接干到了近1300亿。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把一个中型上市公司的市值,在一周之内,来回倒腾了一遍。

成交活跃,说明多空双方在这里杀疯了。

但吊诡的地方来了,在如此巨大的成交量背后,沪深300、上证50这些老牌宽基ETF,居然是净流出状态。

这是什么操作?

我给你翻译翻译。

这就好比一场拳击比赛,观众席上人声鼎沸,看起来热闹非凡,但仔细一看,前排的观众正在悄悄离场,而后排有几个穿着西装的壮汉,正冷着脸,一箱一箱地往里搬筹码。

散户的恐慌性抛售,和机构的纪律性买入,正在上演一场冰与火之歌。

散户奉行的是“快种快收”的游击战术,风声不对立马跑路;而机构玩的,是“广积粮、缓称王”的阵地战。

更骚的操作在港股。

如果说A股是得了重感冒,那港股最近基本就是在ICU里反复横跳。

尤其是恒生科技和创新药,跌得连亲妈都快不认识了。

按理说,这种地方应该鸟兽散尽才对。

但现实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几个ETF,一周之内被灌进去了超过70亿的资金。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吗?

当然不是。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它们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港股科技股的这波下跌,就像一个学霸突然考砸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不行了,要被开除出优等生的行列了。

但总有那么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道这孩子只是这次考试前闹肚子了,底子还在。

现在用白菜价去“抄底”他的未来,赔率极高。

这不叫赌博,这叫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价值投资。

他们赌的不是明天就反弹,而是坚信科技的长期价值,以及港股那低到令人发指的估值,总有一天会迎来修复。

这就像买打折的奢侈品。

你买它不是因为它今天便宜了一百块,而是你知道它本身值一万块。

下跌,只是为你提供了一个更舒服的入场姿势。

所以你看,资金的流向清晰地画出了一幅“高切低”的路线图。

从高高在上的热门赛道,切换到被打入冷宫的价值洼地。

除了嗷嗷待哺的港股科技,券商、银行这些“三傻”兄弟,以及主打一个“稳如老狗”的红利低波ETF,也都在默默吸金。

市场的情绪就像钟摆,总是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之间摇摆。

而聪明的玩家,从不在钟摆到达顶点时狂欢,而是在它荡到谷底时,默默地给它上发条。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定价权的再平衡。

什么叫“市场预期”和“现实进展”的再平衡?说白了,就是吹牛和兑现之间的差距。

前段时间,AI、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这些概念,被吹上了天。

市场给的预期,是明天就能看到终结者上街送外卖,家家户户都有钢铁侠。

这就是“市场预期”。

但“现实进展”呢?

产业发展是线性的,技术突破需要时间,商业化落地更是长路漫漫。

当现实跟不上吹牛的节奏,股价自然就要挨一顿社会的毒打。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所以,短期的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在给过于乐观的预期挤水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赛道就完蛋了。

恰恰相反,当泡沫被挤掉,那些真正有核心技术、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才会浮出水面。

机构现在做的,就是在泥沙俱下的恐慌中,把那些被错杀的金子给捞出来。

AI产业已经从“画大饼”的第一阶段,进入到了“能不能赚钱”的第四阶段。

谁能先把PPT变成利润表,谁就是下一个王。

人形机器人,随着量产节点的明确,产业的确定性也在提升。

这些都不是瞎积薄发,而是有扎实的产业逻辑在背后支撑。

所以,普通人到底该怎么看?

第一,别跟趋势作对,但要理解趋势的节奏。

钱往哪里流,说明哪里就有故事。

但你得明白,机构的钱是长钱,他们的布局周期可能是按年算的。

你如果拿着下个月的饭钱去抄作业,那大概率会成为作业本身。

第二,看懂市场的“人格分裂”。

一边是宽基指数净流出,代表一部分资金的离场;另一边是港股科技、大金融被爆买,代表另一部分资金的进场。

市场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是一个由无数个不同认知、不同目的的参与者组成的混乱集合体。

你要做的,是找到与你认知和风险偏好相匹配的那个阵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放弃预测。

市场会涨吗?

会跌吗?

底在哪里?

这些问题有意义吗?

没有。

市场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在划水,偶尔来一次ICU级别的抢救。

你一个凡人,去预测这玩意儿的下个波动,跟预测你家猫主子下一秒会不会给你一爪子一样,都是玄学。

真正重要的是,看清那些聪明钱在干什么,理解他们这么干的逻辑,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决策。

他们边跌边买,不是因为他们头铁,而是因为他们的纪律和研究,让他们在恐慌中看到了价值。

而我们大多数人,缺的往往不是机会,而是面对机会时,那份逆人性的冷静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