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财政收入呈现积极发展态势,2025年前9月总收入超1600亿元,增长1%。昆明稳居榜首,彰显省会经济韧性;红河州增速达12.8%,表现亮眼;昭通、楚雄等地稳步提升,各市州均衡推进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全省增长势头强健,助力乡村振兴与旅游复苏。
昭通市财政收入87.45亿元,以稳固增长位居第五名,领先楚雄州。增量1.17亿元体现资源经济优势,水电站建设和矿产深加工贡献显著,相关产业链吸引投资超20亿。楚雄州收入79.18亿元,排名第六,增2.47亿元,新能源产业加速布局,风力发电项目投产新增就业千人。两市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旅游带合作拓宽增收渠道。
昭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优化促贸易便利化,物流收入年增15%。楚雄文化融合创新,民族手工艺产值突破10亿,生态农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两地互补模式增强区域竞合,为可持续增长注入活力。
丽江市财政42.23亿元列第十名,增幅17.5%,源于旅游热复苏,古城旅游收入涨25%。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数字营销助民宿产业增三成收入。新基建项目加速落地,5G覆盖率超90%,赋能小微企业繁荣。
丽江非遗保护强化文化消费,音乐节拉动消费近亿元。绿色项目如光伏农业试点降低碳排放,生态修复增耕地千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辐射周边区域经济协同。
西双版纳州收入28.04亿元排第十三名,增速1.5%,热带农业出口强劲,咖啡豆出口额增18%。自贸区政策促边贸繁荣,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亿,衔接东南亚市场。生态旅游品牌深化,保护区接待游客量增两成。
西双版纳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天然药物产值升15%,吸引国际投资。民族文化节庆助推服务经济,村民收入年均增8%。自贸红利赋能未来增长,打造多元经济支柱。
全省各市州财政表现稳健,创新驱动与生态优势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前景。